第1082章 決戰公堂(下)(第2/2頁)

殺人不死反成仇,這點道理還不明白嗎?

“師父,弟子當然明白,正因為如此,我才不能想您說的那麽辦。”

“為什麽?”魏良輔疑惑道。

“我扶持新君登基,他也有長大的一天,我廢立過君王,他就會忌憚我,猜忌我,有朝一日,同樣會下手的!我不殺李氏,也不要指望萬歷能夠感激我,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已經撕破了臉皮,唯有一勞永逸,徹底解決皇權至上的問題,把皇權鎖起來,才能保證永遠安全!”

“虛君實相,依法治國!”

……

一頓晚飯吃罷,魏良輔帶著滿腹的思量,回到了住處,他枯坐到半夜,緩緩起身,到了桌案前面,把油燈挑得明亮些,鋪開了紙張,一邊研磨,一邊思量,足足半個時辰之後,老爺子才開始動筆。

“所謂天子者,執天下之大權者也。其執大權奈何?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而權乃歸之於天子。自公卿大夫,至於百裏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權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權乃益尊。後世有不善治者出焉,盡天下一切之權而收之在上。而萬幾之廣,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方且割萬有,專己私,侈身臂,矜總持,不縱以權,不強其輔,則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禍者,蕩然無所利賴……國祚之不長,為一姓言也,非公義也。秦之所以獲罪於萬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孫以長存,又豈天下之大公哉!”

直到天明,魏良輔揉了揉紅腫幹澀的老眼,將毛筆扔在了案上,長嘆一聲,“為師只能幫到這裏了。”

作為全程參加審訊的魏良輔,老先生發表了一篇三千余字的長文,很快就被各家報社刊發號外,報童賣力大喊,搶購者如雲而來,一時間洛陽紙貴。

幾乎所有人都在如饑似渴,閱讀著這篇充滿真知灼見的雄文。

古往今來,皇帝良莠不齊,優劣參半,推究起來,能稱得起盛世的不過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洪永仁宣之治。將天下大權盡數歸於一人,一家,一姓,弊端百出,不可勝數。

以如今為例,李氏私心作祟,先帝顧忌臉面,優柔寡斷。本是一家之中的沖突,放之尋常百姓之家,並非罕見。然則放之天家,則九州大亂,隆慶中興幾乎斷絕,天下萬千黎民,安危福禍,竟然系於一家,豈不謬哉!

魏良輔大聲疾呼,要廢除秦制,廢除一家一姓之權,天下大權歸於天下之民,方能世世代代,永享太平!

作為一個名滿天下的鴻儒大家,魏良輔的這一篇文章,迅速得到了各方的強烈回應,一時間批判皇權,反思歷代得失的文章多如牛毛。

聚集在京城的士子書生,如饑似渴,苦讀文章,更有人在茶館西園,在街頭鬧事,畫一塊地方,就對著普通百姓宣講。

這些年心學大興,東南經常有這種情況,可是在京城,這還是頭一次,大家講的如癡如醉,聽眾也是恍然如夢。

那份熱度,就算當年海瑞上書,何心隱拋出《明夷待訪錄》,也比不過萬分之一。

更難能可貴的是,人們不再是只是批評,只是痛罵,更有人提出了解決辦法,法比皇帝大,內閣統帥九州萬方,閣老從能臣幹吏之中選拔,所有大學士都有任期保證和限制,不能隨意斥退,也不能戀棧不去……

整個天下,正在快速向著唐毅希望的方向在發展,這些天被人們廣為所知的皇太後李氏,也將接受公開審訊。

一個驚雷,在大明的天空炸響。

大家以為審到了廠公馮保,各種證據都指向了李氏,就已經夠了,真是沒想到,內閣的勇氣和膽魄真是讓人刮目相看,竟然連李太後都要受審!

果真是了不起!

士子們相伴著,趕到了大理寺,別說裏面的旁聽席了,周圍的三條街道都堵滿了翹首期盼的人。

和上一次升堂的時間差不多,足有五百名騎兵,押解著馬車,從之前預留的通道進入大理寺。

李成梁騎在高大的龍駒上面,耀武揚威,雖然大家看不到車裏面的李氏如何模樣,但是這一幕卻讓所有人銘記。

律法如山,哪怕貴為太後,也不能幸免!

從李氏出現在大堂的那一刻,唐毅已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