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外儒內法(第2/2頁)

……

魚和熊掌,到底能不能兼得,從唐毅這出來,就陷入了沉思當中。

徐胖子一路是從翰林院和國子監出來的,眼下做到了鴻臚寺卿,他最熟悉的還是禮法這塊。

叫上了王世貞,還有王紹周,他們三個湊在一起,把歷年安南和朝鮮的情況都查了一遍,還真別說,竟然讓他們找到了可以做文章的地方。

三天時間轉瞬即逝,安南和朝鮮的使者已經到了京城,正在禮部的館驛休息,聽說他們怒氣沖沖,嚷嚷著要覲見大明皇帝,討回公道。

為了應付兩國的使者,內閣再度召開會議,閣老們同樣分成兩派,張居正和張守直受到財政壓力,極力支持使者的行為,趙貞吉和陳以勤則是認為有損國體。

“啟稟諸位閣老,根據下官查閱前朝史料,朝鮮苦於倭國襲擾,請求大元派駐精兵,屯紮金州,設立征東行中書省,濟州島作為征討倭國的前沿基地,其後,我朝太祖起雄兵,橫掃北元,洪武二十五年,賜名朝鮮,列為不征之國。而此時濟州島屬於元朝耽羅軍民總督府管轄,直到永樂元年,才被朝鮮人馬接管。”

徐胖子笑眯眯道:“聰慧如諸位閣老,想必已經聽明白了,當初將朝鮮列為不征之國的時候,濟州島並不屬於朝鮮,更何況我大明橫掃北元,耽羅軍民總督府本屬於元朝,就算請降,也只能歸屬我大明,區區藩國,哪有資格吞並原屬大明的東西?一百多年來,竟然無人聞問,簡直豈有此理!朝廷當立刻派遣使者,曉瑜該國,立刻清理兩國國界,斷然不許再繼續模糊下去!”

好家夥,多少年的陳芝麻爛谷子都翻了出來,大元朝也被搬出來說事,弄得好像大明吃了多大的虧,頗有“窮則擱置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的神韻,文人的價值,一覽無余。

在場的眾位原本還有些心虛,現在都理直氣壯了。

“徐大人為我等解惑,說的非常好,《元史》修得匆忙,有很多疏漏,翰林院應該立刻整理典籍,看看還有沒有損失的土地,要一並討回來!”唐毅贊許地說道。

王世貞當然不會讓徐胖子專美於前,他站出來,笑道:“安南的事情,我也查證過了,雖然後黎朝向大明稱臣,後莫朝取而代之,在嘉靖二十一年,安南莫朝入供,先帝曾經要求安南國王或世子入朝,安南因道路遙遠難行作罷,不過卻送來一尊代身金人,以寶石為目,作為替代國王,進獻大明。先帝龍心大悅,遂正式加封莫朝君主為安南王。後黎雖然曾經作為安南正統,如今卻是反叛之賊,身為上國,理應討伐不臣。下官鬥膽建議,朝廷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莫朝,大力資助,鏟除逆賊。”

這位比徐胖子還狠,不光要搶占港口,還要你的命!

他們兩個把詳細考據的東西都寫成了手本,送給了諸位閣老,大家瀏覽完之後,深以為然。

法理上,大明站住了腳跟。

諸大綬站了出來,“四夷諸藩,百姓生活困苦艱難,身為宗主,憂心忡忡。為了富國裕民,互通有無,大明應當與諸藩自由貿易,互相開放市場,以大明之遼闊,百姓之富庶,消費能力之強,不出數年,四夷必定富足安康,百姓安居樂業。而且貿易往來,交往密切,消弭戰火,平息紛亂,對大家都是好事情。這正是大明和藩國之間的分工合作,應當立刻送他們《國富論》一萬冊,以便開化思維,體察大明苦心。”

最後站出來的是沈林,他笑呵呵道:“朝鮮地狹民稠,且軍力低微,與倭國乃是世仇,彼若不從,可派遣船隊封鎖港口,隔絕往來,資助倭國,必不戰自亂。至於安南,兩朝對峙,勝負難料,大明應派遣呂宋水師,巡邏外海,嚴防安南漁船下海,沒有海貨供應,兵不血刃,安南必定順應王化。”

這四位講完,一個完整的方案已經拋出來了,法理上壓死你,經濟上講合作,不合作軍事脅迫,一手胡蘿蔔,一手大棒,不愁擺不平。

新一代的心學弟子,集體亮相,就來了個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