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3章 擠兌(第2/2頁)

唐毅長嘆一聲,“我當初以為俺答是真正的心腹大患,才集中十萬大軍,滅了俺答。倘若在兩年之前,我們就能備戰南洋,把人力和財力用在開疆拓土,擴充市場上面,或許不至於有今天的局面,虞坡公,晚生犯了大錯啊!”

聽著唐毅的自責,楊博卻是不以為然,誰不是事後諸葛亮,唐毅當初對俺答用兵,那是楊博也贊同的。

哪怕倭寇全盛之時,大明君臣最擔心的還是北方的強敵,沒有辦法,這是幾千年來的歷史,都刻在了骨髓裏。兩年前要是誰說西夷不和咱們做生意,產生的危害比起俺答還嚴重,所以咱們要不管俺答,全力南下,只會被人罵腦殘,有病!

所以說,這事真怪不得唐毅。

“唉,春秋責備賢者,元輔柄國以來,功績有目共睹,再說滅俺答,報血仇,乃是天下人都贊同的,當務之急還是在眼下,抱怨解決不了問題。”

不知不覺間,楊博竟然安慰起唐毅了。

“虞坡公說的是,所謂新政之功,說穿了就是平定俺答,毛紡產業,關乎草原的安全,千秋之重,晚輩無論如何,也不會坐視不理的。我會給譚綸打招呼,擠出三十萬兩,采購新式軍服,我再去找陛下,錦衣衛,還有京營,采購兩萬套呢絨軍服大衣。這點或許還有些杯水車薪,這樣,我再讓天津巡撫曹邦輔想想辦法,派遣船隊前往倭國和朝鮮,打通商路,再有安南,暹羅,緬甸等地,或許也能有些銷路,外貿我會全力想辦法。”唐毅笑道:“除了對外的部分,晉商上下也要動起來,大明北方也需要呢絨衣料保暖不是!還有晉商票號要是能多提供一點貸款,展延時日,不要逼迫太緊,讓作坊能夠撐下去。總而言之,要咱們通力合作,區區困難,會撐過去的!”

到底是唐毅,一口氣拿出了好多辦法,楊博暗暗點頭,又談了一陣,也沒有什麽破綻,楊博只好起身告辭,唐毅一直把老頭子送到了外面,剛回到書房,就聽裏面響起爽朗的笑聲。

幾位謀士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楊博英明了一輩子,到老了栽了一個大跟頭,讓咱們大人玩得團團轉!”沈明臣前仰後合,見唐毅進來,大聲說道:“人家諸葛亮氣死了周瑜,跑到柴桑口吊孝,就夠缺德的,大人比起諸葛老先生,還要厲害三分啊!沒看楊老頭,被您都忽悠瘸了。”

唐毅擺擺手,“別灌迷魂湯了,楊博他應該懷疑到了我頭上,只是沒什麽證據而已。再說了,眼下不過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東南還是重災區。”

茅坤淡淡笑道:“大人,俗話說不破不立,老夫這些日子琢磨下來,東南的繁榮的確有問題,買方來自西夷,市場在西夷,運輸還要靠西夷。把柄都攥在人家手裏,貌似咱們賺了不少的利潤,說到底還都是辛苦錢,不改不成。”

唐毅深以為然,不掌握海洋,不掌握足夠的海外市場,一切的繁榮就是沙漠上的城堡,海市蜃樓,幻象一場。

唐毅曾經捫心自問,自從隆慶開海,大量的海外金銀湧入,為什麽中國沒有發展出工業文明?現在他有了一些答案,大航海時代是西洋人開辟的,國際貿易的規則掌握在人家的手裏,沒有制定規則的權力,如何能爬到食物鏈的頂端!

對於眼前的危機,唐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其實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一個逼著大明的官吏、士紳、商人,不得不向外看的最好時機。

只不過代價有些沉重……在隆慶三年的最後一個月,蘇州連續倒了五家絲綢作坊一家比一家大,數千織工失去了生活來源,影響的百姓多達三萬人。

而且危機還在快速蔓延,杭州,松江,應天,先後出現作坊關門的浪潮,大年初五,又傳來消息,泉州一帶,有二十萬畝茶園茶葉滯銷,絕望的茶農跑到了市舶司門口,將茶葉燒毀,濃煙滾滾,烈焰飛天。

哪怕再遲鈍的人,看到了這一幕,都嗅到了危險的氣息。

作坊和茶農倒了,直接沖擊的就是各大商行商會,他們紛紛出現了資金周轉不靈的問題。以蘇州綢緞總行為代表,一共八家商行,一起殺到了合盛元在蘇州的分行。

“這是三百萬元的存單,請貴行立刻支付!”所有人板著撲克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