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治理之策(第2/2頁)

唐毅的諄諄教導,在場眾將是能聽得進去的,其實唐毅這一次能夠大獲全勝,也是把功夫用在了戰爭之外。

他先和晉商攜手,接著鼓動朵顏三衛歸附,制造聲勢,迫使俺答遠遁青海避禍,接著才果斷出兵大板升,扶持大成台吉,用最小的成本,斷了俺答的後路。

大成台吉歸順,又促使衛拉特部和俺答解決。

等到明軍和俺答決戰的時候,已經是四面楚歌,風雨飄搖。這時候明軍雷霆一擊,才能果斷奏效。

大家都是聰明人,仔細咂摸其中的味道,越發覺得唐毅的手段高明,沒有局限在戰場上的得失,而是心懷全局,看起來日後還要好好學著點。

接受了唐氏秘籍之後,大家夥分析土蠻部的情況。

相比俺答,土蠻部要老實很多,至少表面上如此,而且大成台吉和土蠻部之間矛盾重重,土蠻部希望恢復蒙古大汗的威嚴,而大成台吉則是想中興土默特部,達到俺答的高度。

有了矛盾,就可以利用。

完全可以扶持大成台吉,去對付圖門,何必親自出手呢!

光是這樣就夠了嗎,唐毅決定將鄂爾多斯部的一塊草場,劃給了奇喇古特部,獎勵他們對付俺答的時候,做出的卓越貢獻。

這下子情況就好玩了,東邊土蠻部,中間土默特部,西邊奇喇古特部,形成了互相牽制的局面。

三方角力,為了生存下去,他們都要爭相巴結大明。

“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草原會相對和平,我們要做的是把到手的田產土地消化掉,建立起完備的防禦體系,組織武裝移民。建立貨站,收購羊毛,紡織呢絨,把市場打開,改變草原的經濟形態,對各部進行無害融合……”

所謂無害融合,是唐毅針對漢唐失敗例子的反省,漢唐擊敗敵人之後,接受匈奴和突厥等部的內附,直接劃給他們土地,沒有改變生存方式和習俗,唐朝甚至雇傭胡人充當兵將,最終釀成千古遺憾。

唐毅認為殺戮解決不了問題,依舊要融合,只是融合必須以大明為主導。他和高儀暢談之後,決定在歸化城,以及各部中間,設立十所官學,吸納蒙古少年,進入學堂,讀書識字,念孔孟之道,學習經商買賣。

學成之後,進入各部落充當文官,負責管理工作,經商做生意,甚至可以參加科舉,在會試之中,撥出三至五個名額,專門留給他們。

“老子聖人說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起骨。唯有教化大興,才能長治久安。”高儀感嘆說道:“次輔大人高屋建瓴,這十所官學,恐怕日後要勝過十萬雄兵啊!”

老頭總是不忘踩武官兩腳,唐毅也不怪罪,笑道:“高部堂覺得還有什麽困難嗎?”

“有,首當其沖的就是教員不夠,再有禮部經費有限,內閣方面,能不能多撥一些銀子?”

唐毅幹笑了兩聲,“高部堂,實不相瞞,我現在是個徹頭徹尾的窮鬼,還欠了一屁股債,教員的問題,我回頭去國子監找一些人手過來,至於經費嗎,就去找張允俠,讓他們晉商出。打了一戰下來,好處都讓他們撈走了,這點小錢他們不能不出!”

唐毅可沒有說假話,這一次晉商的確賺了個缽滿盆滿。

他們光是從河套就拿到了近千萬畝的草場和田地,從其他各部手裏,撈的更多,這些土地哪怕用最便宜的算法,也價值兩千萬兩。此前借給朝廷的一千二百萬兩,還有戰爭債券全都填上了不說,還有賺頭兒。

另外最讓晉商上下欣慰的是所有借款全都用銀元作價。

晉商合盛元票號趁機發行了一千萬銀元,采用銀九銅一,每一元等同一兩銀子,正面是關公圖案,背面山西常見的大槐樹,挺拔高大。

市場上稱之為“關元”,由於做工精良,交易方便,一經推出,就風靡北方諸省,合盛元票號一躍成為僅次於交通行的天下第二大銀行,晉商上下,樂得合不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