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3章 內閣一致(第2/2頁)

張居正入仕二十年,歷經兩位首輔,耳濡目染,張居正觀察得清清楚楚,嚴嵩作風霸道,壟斷票擬,把其他閣老視作屬吏,一點權力也不給,徐階一度被人戲稱為嚴家的小妾,受盡了屈辱。

等到嚴黨倒台,徐階吸取了教訓,提出三還主張,還說什麽事同眾則公,公則百美具,專則私,私則百弊生。

為落實三還,徐階頻頻上書,要求增加大學士數量,並且將權力下放,可是徐階這麽做是有限度的。

當他覺察到高拱威脅了自己的地位,徐華亭撕破了臉皮,發動科道力量,愣是把高拱給轟倒了,順帶著幹掉了郭樸,內閣大權,又一次落到了一個人手中。

觀察兩位首輔,張居正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理想和現實完全是兩個東西,當了首輔,就要攬權,就要一把抓,只有一言九鼎,說一不二,才能推行自己的理想。正是這個念頭,才促使張居正回朝之後,不惜算計恩師,不顧一切和高拱聯盟……

可是當他看到了唐毅今天的作為,張居正徹底傻眼了,甚至整個人都驚呆了。

當初徐階掛在嘴邊的“三還”竟然真的再唐毅手上出現了苗頭,張居正耐心觀察下去,很快就是下一項軍事改革的議題。

唐汝楫作為首倡者,講解之後,經過各方討論,進入表決環節,這一次陳以勤認為靡費過度,還有張四維也提出了意見,認為混編訓練,應該以邊軍為主,不能以南兵為主,再有他還主張要把用兵的方向放在河套。

本來張四維是不想說話的,奈何軍務和九邊涉及到晉黨的根本,他作為代言人,不能不發聲。

唐汝楫的兩大主張,都動搖了晉黨的根基,一旦以南兵為主,晉黨在九邊的經營就落空了,至於河套,更是萬裏黃河,最富庶的所在,晉商一直希望找到新的支柱產業,擺脫對走私和食鹽的依賴,毛紡是早就確定好的方向,他們急需拿到河套草場,充當養羊的基地。

張四維硬著頭皮,提出了建議,唐毅沒有強行表決,而是和趙貞吉還有高拱溝通之後,決定將軍事改革暫時押後,並且要求唐汝楫進行重新評估協商,七天之後,拿出新方案出來。

這個舉動實在是出乎所有人預料,大家都清楚軍事是唐毅最在乎的方面,唐汝楫的方案極大照顧了南方軍隊的利益,也符合唐毅的利益。

唐毅竟然沒有憑著優勢,強行表決,要知道張四維只是一個資歷淺薄的末位閣老,哪怕有晉黨撐腰,一樣上不來台面,可是他的意見居然扭轉乾坤,不得不讓人感嘆。

“果然是好手段,無聲無息,拉高了閣老的地位,給足了晉黨面子,只怕七天之後,經過利益交換,軍制改革,就會順利推行!”張居正暗自想到。

接下來的一項就是針對科道的調查權力,這個趙貞吉最是得意,老夫子罕見第一個沖出來,強烈支持。

“老夫知道,有人非常討厭風聞言事,認為科道總喜歡捕風捉影,胡說八道。可是諸公想一想,科道不過是微末小吏,他們多數出身清流,對朝政不夠熟悉,只能抓著一鱗半爪,大肆道德攻擊。假如賦予科道調查權力,他們能深入六部十三省,針對預算、人事、刑名、工程、軍務、漕運、倉儲、河道,進行專門調查,拿出真正讓人信服的東西,揪出那些深藏的貪官汙吏,對科道,對朝廷,豈不都是好事?高閣老,怕是你要整肅吏治,也離不開科道的鼎力協助吧?”

趙老夫子和唐毅談過之後,完全領會了這個調查權的核心精髓,他的這番論調,完全符合高拱的務實主張,高胡子總不能說你走開,吏治不要你們摻和!

相反,高拱早就明白了,他和趙貞吉,就是左手右手,沒有改革科道,就沒有整頓吏治,反之也是一樣,這完全是配套的東西。

高胡子捏著鼻子,贊同了趙貞吉的主張。

一對老冤家握手言和了,陳以勤不能兩面為難,立刻舉手贊同,唐汝楫和張四維也沒有說的,最後唐毅和張居正也都舉起右臂,七大閣老再度達成一致意見。

倒是還坐在主位上的李春芳,儼然成了擺設,犬牙交錯的內閣大學士,竟然被整合成一股力量,從內閣出來,李春芳意興闌珊,看起來多留無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