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章 朝廷有負吳人多矣(第2/2頁)

老葛賠禮道歉,還接受了五個替罪羊,就準備著向朝廷上書,宣布天下太平,大勢已定。可還沒等葛守禮上書,蘇州的幾個商會,還有十幾個織戶一起找上了門。

他們先是給葛守禮一頓高帽,好話說了一籮筐,葛守禮經驗豐富,知道他們無事不來,索性讓他們明說。

這些商人吞吞吐吐,提出了兩個要求。

其一,吳誠跑到蘇州,倒行逆施,不只是搗毀書院,還欺淩各家商戶,敲詐勒索,誣陷大家私藏妖書,要求各家各戶交錢,不給錢就抓起來……

他們一把鼻涕一把淚,請求葛守禮能夠秉公處置,把這個損失也給大家夥補了。

老葛稍微思索,就覺得不對勁,吳太監來蘇州的時間不長,直接就去書院了,哪來的時間敲詐各家,擺明了是來占便宜。

葛守禮終於把臉沉下來,他本想發作,可是大局為重,他只說會調查,如果真有勒索的事情,會歸還大家,言下之意,沒有就算了。

這些商人卻不肯罷休,他們提出了第二個要求,由於閹黨作亂,蘇州市面受到沖擊,各個作坊沒法開工,故此今年無法向織造局繳納絲綢,請求予以免除。

這一項要求提出來,葛守禮當場就怒了!

當初唐毅在東南的時候,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規矩,凡是獲得出口資格的商人,要按照比例,向織造局繳納絲綢,供應宮裏消耗。

蘇州的絲綢大戶,每年要繳納二十萬匹絲綢,其中十五萬匹直接供應宮裏,另外五萬匹由織造局出售,換得白銀,再采購生絲,轉而由織造局的高級織工,紡織皇家用的名貴專用絲綢。

這條規定,等於是給出口商設置了門檻,財力不夠,繳納不起絲綢的,就會被排除在外,直接的好處就是避免絲綢商人惡性競爭,提高了利潤,增加了市舶司的收入,而織造局也省了與民爭利的麻煩。

本來是三方得利的好事情,唐毅和黃錦在東南的時候,配合默契,貫徹的非常好。可是他們走了之後,好經落到了一堆歪嘴和尚那裏,一下子就變調了。

首先是織造局不滿足於二十萬匹的數額,不斷增加,到了嘉靖四十四年,提高到了四十五萬匹,翻了一倍還多,鬼知道到了誰的腰包。

而市舶司呢,由於管理松懈,沒有繳納絲綢的商人,也可以出口,甚至徐家一般的大族,幹脆直接繞過市舶司,進行走私。

這回好了,那些正兒八經交絲綢的商人都不幹了,我們負擔越來越重,好處都被別人拿走了,真是欺人太甚,可是不論是織造局,還是東南的大族,他們都得罪不起,這股火就壓在了胸中,出不來,下不去。

這一次吳太監毀禁書院,激起民怨,各大絲綢商人乘機摻和進來,他們打著反對閹黨的大旗,聚攏了一大幫勢力,趁機向葛守禮逼宮,要求廢除上交絲綢一項。

葛守禮雖然弄不太清楚裏面的關鍵,可老頭子也不傻,二十萬匹絲綢,將近三百萬兩銀子,別說他不敢答應,就算內閣都沒膽子點頭。這要是免除了,宮裏的人還不鬧翻天!

葛守禮當場拒絕,拂袖而去,兩個條件,一個都沒答應。

老頭子忘了,有些事情,只要讓了第一步,就會被看破手腳,後面的事情就不好辦了。

果然,當天蘇州城就流傳出種種說法,都說葛守禮是閹黨的走狗,放人是騙大家夥的,是欲擒故縱,各地都在調兵,準備血洗蘇州。還有人跳出來,煞有介事,說親眼看到了成千上萬的兵丁,正往蘇州趕來。

百姓們將信將疑的時候,一篇文章,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古人謂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府又居兩浙十九也。考洪武中,天下夏稅、秋糧以石計者,總二千九百四十三萬余,而浙江布政司二百七十五萬二千余!蘇州府二百八十萬九千余!蘇州一府之地,田賦之重,竟在浙江之上,近年又征收絲綢稅銀,折價總計,蘇州百姓,每年負擔千萬兩,敲骨吸髓,竭澤而漁,盤剝之重,無過於此!朝廷有負吳人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