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治天下,如分餅(第2/3頁)

“那要靠你唐夫子嗎?”海瑞眼睛瞪得和銅鈴似的,氣喘如牛,看架勢竟然要撲上來,和唐毅拼命!

“我嗎?當然沒有那個本事,不過我倒是有些東西,要請剛峰兄見識一見識。”

海瑞還在遲愣,唐毅已經拉著他出了家門,一路到了小站外面,此時上千名民夫已經到了工地上。

從半個月之前,小站就開始了建城的工作,四周囤積了數量眾多的磚瓦,木材,泥沙,堆得和小山一樣。

海瑞離著老遠看去,就發現有很多婦人在編織竹條有立柱,有橫梁,只是中間卻是空的。這是什麽意思?難道用竹條做墻,這不是糊弄人嗎?唐毅怎麽越發不正常了,沒有救國救民的雄心壯志,誹謗聖賢,又發展到了濫竽充數嗎?他真想大聲質問,你到底是怎麽了?

還沒有等到機會,那些綁好了竹架的婦人離開,一群民夫又用木板把綁好的竹架包裹起來,檢查沒有縫隙之後,有四輪馬車拉著和好的泥沙過來,奇怪的是泥沙不是黃色的,而是灰白色的。

這一次有人用鐵鍬將泥沙倒進木板圍成的柱子之中,灌了一些之後,就有人拿著木棍從上面搗實。差不多用了一刻鐘,一根柱子就灌完了,人們繼續向下一個柱子進發。

海瑞看得明白,差不多每三丈左右,就有這麽一根柱子,他不解其意,唐毅來到了一根兩天前灌好的柱子前面,讓工匠動手,將外面的木板拿開。

“剛峰兄,你來看看,可結實嗎?”

海瑞走到了近前,用手摸了摸,冰涼粗糲,仿佛石頭,彈了彈,沉悶渾濁,推了推,紋絲不動。

幹脆從地上撿起一把錘頭,對準了柱子,砸了下去,砰砰砰,任憑海瑞用盡了力氣,只是落了一點灰,柱子紋絲不動,泰山一般!

唐毅不無得意,這正是他修城墻的秘密武器。

竹筋混凝土!

水泥無疑是最好的建材,有了水泥,才有高樓大廈,才有寬闊的馬路,唐毅早就有心弄出來,無奈何他這個眼高手低,知識學得一知半解,動手能力又不行。

無奈,他只能把事情推給別人,魏良輔和錢德洪這些人創辦三大學堂,每年光是花費的銀子就有幾十萬兩之多。

沒理由讓他們閑著吃白飯,唐毅給老魏寫了一封信,就說他從西洋教士的嘴裏,聽說西方有一種名為水泥的東西,價格低廉,適於建造城池房屋,請他們務必弄出來。

唐毅張了張嘴,結果就是無數人跑斷了腿,前後花了五年多的時間,總算是拿出了成品,注意,是成品!

最初燒出的水泥問題一堆,幹燥後會開裂,強度不夠,還不如黃泥結實……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反復實驗摸索之後,總算是滿足需要了。

小站築城,就是水泥揚名天下的絕好機會!

唐毅不無得意道:“剛峰兄,看到沒有,用竹子綁好架子,而後灌入水泥砂石的混合物,等到幹燥之後,堅硬無比,比起石頭也不遑多讓。每隔三丈,築混凝土柱子一根,中間的空缺用磚石填充,每一丈高,加一道水泥橫梁,如此築出來的城墻,可比以往的築城便宜七成,速度快了五倍不止,剛峰兄以為如何?”

還能如何?簡直就是神技啊!

要知道築城歷來都是花費巨大的工程,青磚要專門燒制,不能有一絲一毫差錯,要用糯米汁加上雞蛋清調和粘合劑,砌出來的磚縫,用刀子都插不進去。

如此精工細作,花費之大,簡直天文數字,光是京師的外城,前後就砸進去三百多萬兩銀子,還不算征用民夫的費用。

有了水泥和混凝土之後,最多一百萬兩,就能解決外城的問題。

唐毅又笑道:“剛峰兄,你看這些柱子,只要事先做好了模具,裏面放置竹架,然後在灌入混凝土,要什麽形狀,就有什麽形狀,要多大就有多大,堅固耐用,還不怕火燒,你說說,用來做什麽最容易?”

海瑞翻了翻白眼,我又不是傻瓜,當然是修宮殿了。

“呵呵,陛下這些年修築兩宮兩觀,三大殿,南苑,西苑,花費何止千萬,其中最大的消耗就是巨木柱子,一根金絲楠木,光是從南洋運到京城,運費就不下萬兩。倘若改用竹筋混凝土,一根柱子最多五十兩銀子,嘖嘖,足足差了二百倍啊!”

唐毅放聲大笑,“光是木材一項,每年就能節省數百萬的花費,剛峰兄問我如何解決弊政毒瘤,這就是我的答案。”

海瑞繞著水泥柱子轉了幾圈,的確是好東西,可是這和解決那些弊端有什麽關系,他還是想不明白。

“剛峰兄,水泥發明出來,朝廷不論修築宮殿還是城池,花費都會降低許多,征用的百姓也會減少,這就節約了民力。至於有了水泥之後,道路橋梁就可以大修特修,交通便利了,老百姓有什麽出產就可以更方便運出來,當年在東南的時候,剛峰兄也督辦過修路事宜,不會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