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不甘寂寞(第2/2頁)

當然唐毅還很節制,沒敢以聖賢自詡,茅坤和王寅卻都聽出了味道,能輔佐唐毅,開辟萬古未有的功績,也的確十分誘人,他們毫不猶豫點頭。

唯獨沈明臣腦子慢了一點,他倒是想到了另一個問題。

“大人這是要學王安石啊!”

提到了王安石,大家一琢磨,還真有些相似。

王安石被尊為通儒,著書立說,創立荊公新學,在地方執政多年,政績斐然,身負天下之望,可以說,王安石曾經是距離聖人最近的一位。

只可惜他主持變法,推行新政,弄得天怒人怨,開啟黨爭惡例,北宋那麽快滅亡,王安石是有罪的。

也正因為熙寧變法失敗,王安石不但沒有立地成聖,還被視作亂國的妖孽,直到後世,為了變法維新,才重新把王安石捧起來。

還真別說,沈明臣提醒了唐毅,聖賢可不是那麽好做的,但是仔細思量,王安石變法之所以失敗,主要的原因有兩條,一個是新法設計粗糙,漏洞百出,落實起來,問題重重,王安石又性格偏執,不願意調整。

其次,王安石用人弊病很多,凡是支持新法,不管能力人品,一概提拔重用,結果新黨之中,除了王安石之外,其他的都被打成了小人。而且又搞出了征誅之術,難免被詬病。

唐毅捫心自問,王安石的錯誤他都能避免。該如何改革,他心裏有一本賬,至於人才選擇,他背靠著心學,擁有一大批青年才俊可以利用,即便暫時人才不夠,他還有足夠的時間培養。

所差的就是一個時機,王安石養望三十年,等到了絕佳的良機,自己當然不用等這麽多年,嘉靖已經沒幾年好活兒了。

而且嘉靖最後的這幾年,絕對不好過。

唐毅看得明白,一方面科道言官再戰勝了嚴嵩之後,快速膨脹,一再挑釁皇帝,嘉靖呢,他又擔心死亡,更加迷戀長生,求道心切,花費巨萬,不知節制。

再有嚴黨秉國多年,官員的素質整體下滑,徐階雖然有心整頓,可是他醉心權術,一味任恩。

官場的貪墨之風,比起嚴黨在日,沒有多少減輕,相反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風刀霜劍,一起襲來,再加上一個昏君,一堆添亂的言官,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應付不來這麽難的局面。

如果勉力為之,只會錯誤越來越多,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威望都會消耗殆盡。與其在朝堂上浪費自己的名聲,還不如冷眼旁觀,積蓄力量。

王寅和茅坤,仔細推敲,都很認同唐毅的判斷,嘉靖久病之軀,又服用丹藥,撐不了多久,嘉靖一旦掛了,裕王是唯一的皇子,他登基是必然的。

裕王懦弱無能,唐毅又是他的師傅,和裕王的感情僅次於高拱,裕王成為皇帝,唐毅就是當之無愧的帝師,那時候再返回朝廷,天時地利人和,全都占盡了,的確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我不這麽看,你們是出餿主意!”

沈明臣把腦袋搖晃的和撥浪鼓一樣,“十嶽兄,鹿門兄,你們不能害大人,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問你們,要是大人退下來了,徐階會放過大人嗎?萬一這個老東西發難,大人沒了官位,又如何應付?”

聰明人有聰明人的想法,卻未免過於想當然,庸俗的人也有庸俗的智慧,沈明臣的問題把王寅和茅坤都給問住了。

包括唐毅在內,一下子都不知道怎麽回答。

在朝和在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唐毅得罪了徐階這麽多次,要是不顧一切,拼著身敗名裂,就是要幹掉你,還真沒有辦法應付?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像是拉磨的小驢,被套上了,還想跑嗎?

“要不借著這次機會,把徐階幹掉吧?”王寅小聲建議道。

茅坤連忙搖頭,“剛剛都分析過了,接下來的幾年很不好做,沒有徐階擋著,荊川先生就要接首輔,大人也不得不上位,上面有皇帝壓著,下面有百姓的期待,還有徐黨的反撲,讓大人如何做得下去?”

商量了半天,還是沒有辦法,唐毅只好停止了討論,先填填肚子再說吧。

從書房出來,四個人都到了廚房,隨便弄了幾個小菜,一邊吃著,一邊思索。正在這時候,朱先從外面跑了進來。

“大人,剛剛得到了消息,嚴世藩派遣羅龍文隨商隊秘密進京了。”

嚴世藩?

好長時間都沒聽到這個名字了,幾乎都把他給忘了,他又冒了出來,是想幹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