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封喉一劍(第2/2頁)

俞大猷不過是一員武將,還沒有死呢,扔出去一個大學士,足以平息天下人的怒火,要是還不行,都察院,刑部,一大堆人頭等著唐毅去取,他想砍多少,就讓他砍多少。

“叔大,為師聽說唐毅最喜歡讀《老子》,其中有一句‘上善若水’,你可知接下來的幾句啊?”

張居正有神童之名,博覽群書,記憶超群,毫不遲疑道:“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憂!”

背完了一段話,張居正也明白了老師的心思。徐階還是想息事寧人,得過且過。

張居正很不喜歡徐階消極的態度,可是他卻不敢多說什麽,眼下他還是“戴罪之身”,隨便說話,惹起老師的反感,隨時會把自己拋出去,那可就完蛋了。

徐階這麽幹也有自己的想法,隨便抓人,拷問俞大猷,顯然都是超出了官場的底限,破壞了規矩,唯有讓唐毅把這口氣出來,至少讓官場的人看出徐階的誠意。

把俞大猷這一篇掀過去,一切重新恢復正常,徐階才能利用首輔的權威,給唐毅點不硬不軟的釘子,讓他知道得罪徐閣老的下場。

徐階和張居正商量妥當之後,立刻下令刑部和大理寺,聯合查辦韓丘私刑審訊俞大猷的案子。

私下裏,徐階又把曹大章找了過來,讓他給唐毅傳個話,還想要處置誰,都和他說一聲,哪怕覺得他徐階不適合當首輔,他都願意退位讓賢。

嚯!

真是好大的手筆。好大的誠意,連首輔都不要了!

沈明臣被唬得張大了嘴巴,“徐閣老要真心認錯,我都感動了。”

“屁!”王寅不客氣道:“連這點小手段都看不出來?徐階明顯是以退為進,俞老總雖然冤屈,而且也都知道對方劍指大人,可畢竟沒有發生,只是猜測而已,就憑著眼下的局面,拋出來都察院,還有嚴訥,足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滔滔輿情,就會被徐階壓下來,大人的一番辛苦籌劃,只怕要落空了。”

茅坤也感嘆道:“徐階真是能忍,老夫本以為面對著各方逼宮,徐階會為了面子,奮力一搏,沒想到他竟然從善如流,真是不知道讓人說什麽好。”

“還能說什麽,徐華亭這個人陰著呢,他能花十五年時間,幹掉嚴家父子,就有足夠的耐心,把大人趕出朝堂,我說的對吧?”沈明臣笑嘻嘻道。

“難得,你總算有了點腦子!”王寅輕笑道,沈明臣氣得舉起拳頭,王寅連忙轉向了唐毅,“大人,你準備就這麽息事寧人嗎?”

“當然不!”

唐毅可不是傻瓜,他發動了那麽多勢力,要是一點斬獲沒有,就草草收手,別說外人,就連自己人也看不起他。

而且不能重創徐階的聲勢,甚至把他從首輔的位置趕下來,就始終處在徐階的陰影之下,時刻都有危險。

唐毅可不希望被毒蛇猛獸盯著的感覺,徐階出招,咱們也出招。

轉過天,前些日子被彈劾,在家休息的張永明突然上書,他首先表明對俞大猷的案子深感痛惜,主動請罪,要求致仕回家,其次,張永明提到自從嚴嵩柄國,任人唯親,科道言官良莠不齊,以致龍蛇混雜,不復清正廉潔。有些禦史言官阿附權貴,甘當走狗,辜負了聖上的天恩,也對不起供養的百姓。張永明提議對科道言官進行考察,將其中的敗類趕出去,還科道清譽……

奏疏上去,張永明主動棄官離去,以示他好不戀棧,完全是一顆公心。

這一道奏疏實在是太妙了,張永明身為左都禦史,他提議考察科道,外人無話可說,而且由於韓丘的問題,使得科道言官第一次出在了道德的下風,擡不起頭,不敢大聲嚷嚷,說他們是正確的,清廉的,經得起考察的……

可如果不阻止這一道奏疏,真的要考察言官,吏部可是在楊博的手裏,他會放過清洗徐黨勢力的天賜良機嗎?

唐毅這一手簡直不能用狠辣形容,徐階想拋出幾個人,就天下太平,沒那麽便宜,老子要讓科道一起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