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鬼門關(第2/2頁)

唐毅愛不釋手,只要有時間,就把兒子抱在了懷裏,又親又啃,弄得小可憐哇哇大哭,他才肯罷手。

前些日子唐慎送來了一封信,之前唐毅給了他一個權力,老大平安的名字是王忬起的,本來是作為乳名的。

可是不負責的兩口子一商量,平安是福啊,就當做大號,也不改了。

厚此薄彼可不成,這不,也給了唐慎一個機會,老二的名字由他起。唐慎得到了家信之後,又是喜悅又是犯愁,他老人家推演河圖洛書,先天八卦,翻了十幾本古書,又找來僧道大師,學究高人,共同研究,最後送來了兩個字。

平凡!

唐毅看完之後,真的欲哭無淚。

反倒是平安高興壞了,二弟的名字比自己還隨便,爺爺很不錯,有眼光!

王悅影想了半天,搖搖頭,“算了,名字平常點。好養活!”

“別說了,搞不好老三就要叫平常了!”唐毅抱著腦袋,郁悶說道。

……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今秋十月,平凡已經開始咿咿呀呀叫著,平安也被送到了蒙學,和小戚一起讀書。

唐家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只是大明朝卻不盡然。徐階固然大力整頓朝政,尤其是廣開言路,鼓勵上書,除故布新,但是最為核心的財政問題,徐階卻沒有觸碰,當然這麽說是不準確的,徐階是碰了,而是向反方向碰。

當初唐毅南下,和鄢懋卿前後都整頓了鹽稅,增加收入,鹽稅一度達到了三百萬兩以上,成為既市舶銀之後,朝廷又一大稅源。

徐階成為首輔之後,采納禦史諫言,將鹽稅降到了二百萬兩,還美其名曰,於民休息。

當然唐毅也知道,徐階為了鬥倒嚴嵩,收買各地勢力,減稅也是早就約定好的,不得已而為之。

可是沒有錢,所謂的整頓朝政,注定了是花團錦簇的裝飾而已,不會有什麽成效。

相反,嘉靖求道之心越發強烈,修了萬壽宮,還要修聖壽宮,再擴建玄都觀和朝天觀,遍請天下方士,鼓勵各地進獻法書。

甚至嘉靖被上一次許煥他們進獻的巨蟒打動了,還撥出五十萬兩銀子,給席慕雲,支持他海外尋寶,找尋長生不老藥。

說起來諷刺,不過好歹有皇帝的支持,開拓海洋能方便許多。

收入不增加,開支還在膨脹,嚴黨雖然走了,老百姓肩上的擔子依舊沉重,以申時行、王錫爵、余有丁、沈林等為代表的青年一代官員,越發對徐階失望,他們目睹了官場的種種弊病之後,心中的信念更加堅定,唯有陽明心學,才能夠拯救大明,真正能帶領帝國走向中興的只有唐毅!

徐閣老的權勢越發鞏固,可是他和心學的主流卻變疏離起來,也就意味著原本站在徐階背後的士紳集團,急需尋找新的共主。

這一切還都在悄然變化之中,當人們真正察覺的時候,就是一股全新的浪潮,席卷而來。

哪怕唐毅,也沒有覺察到這些細微的變化,因為關乎生死的一關就要來了。

進入十一月份之後,就不斷有人前來拜會,溝通感情,譚光他們還念叨,怎麽今年拜年的來的這麽早。

唐毅心裏卻一清二楚,他們是來探口風的,嘉靖四十二年,又是一個京察之年,想起七年前,因為京察,李默和嚴嵩殺得天昏地暗,唐毅當初還是個小菜鳥,全靠著嘉靖庇護,幾經險惡,安然渡過。

如今他的麾下已經聚集了一幫人,大家夥面對著京察的考驗,就看你唐大人的本事了。

尤其是那些曾經倒向嚴黨的人,更加恐懼,生怕被秋後算賬。

唐毅倒是不怎麽著急,徐階雖然霸道,可是有“三還”的誓言,京察還是由吏部尚書和左都禦史直接負責。

吏部天官郭樸和高拱是好友,也是裕王一邊的人,至於左都禦史張永明,和老師關系不錯,有這兩位幫忙,唐毅估摸著,損失不會太大。

能渡過這一次京察,就有六年的發展時期,到了那時候,唐毅有自信,和任何人掰手腕。他對前來拜會的朋友全都好言安撫,讓大家夥有充足的自信,幹活工作就是了。

又送走了一波客人,唐毅正要休息一會兒,突然徐渭又氣喘籲籲跑來,一看他的德行,唐毅就嚇了一跳。

果不其然,一開口就是糟糕的消息,“行之,郭老大人的母親去世了,他要回鄉守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