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誰與爭鋒(第2/2頁)

所謂的大禮議,說穿了,就是內閣想要擴充權力,逼迫嘉靖接受垂拱而治,而嘉靖則是堅持要恢復皇權,聖天子乾綱獨斷。

雙方借著大禮議的由頭,就殺了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最後嘉靖雖然獲得勝利,可是也相當淒慘,造成了君子賢臣離心離德。

他為了躲避大臣無休止的挑戰,不得不退居西苑,把嚴嵩推出來,充當擋箭牌。

誰知,這一手用出來,卻更加速了皇權旁落。

嚴嵩拉幫結派,力壓六部,包括吏部尚書,都成為首輔的屬吏,朝堂之上,再無人可以抗衡首輔。

不過嚴嵩名聲太臭,始終無法掌控科道,成為他的最大短板,最後嚴嵩也是栽在了科道言官手裏。

徐階不同,他一開始就注重輿論,並且把六科和都察院作為他反擊嚴嵩的大本營。隨著嚴嵩的倒台,徐階可以自豪地說,老夫再無短板,天下無敵!

按照茅坤的分析,徐階第二步就是要拿下三法司,都察院已經落入徐階的手裏,剩下的就是大理寺和刑部,偏偏坐鎮兩個衙門的萬寀和蔡雲程都是嚴黨的核心,又是帶頭投靠唐毅的人。

該不該保他們,要如何保,一下子成了大家夥議論的焦點。

朱先就說道:“我看一定要保,刑部和大理寺一旦落入徐階的手裏,正如鹿門先生所說,告狀、定罪,都握在徐階的手裏,還不是想殺誰就殺誰,大人的處境也會危急萬分的。”

新進加入的王寅微微搖頭,唐毅急忙問道:“十嶽先生有什麽教導嗎?”

“唉,談不上教導,只是一點淺見,說出來,大人不妨參考一下。”

王寅說的客氣,可是神態之中,帶著一絲傲然,他可不是尋常的人物,王寅出身富裕的徽商家庭,早年參加科舉,後來他認為科舉是浪費生命和錢財,毅然拋棄科舉之路,轉而求道,學習老莊之術,後來又對釋家有了興趣,苦學禪理。

五十歲的時候,王寅兼修三教,無論文采學問,都是天下頂尖。

胡宗憲仰慕才學,幾次聘請,王寅才勉強出山。進入胡宗憲的幕府之後,每出奇謀,堪稱胡宗憲的左右手。

面對著這樣的大才,唐毅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仔細聆聽。

“大人,徐華亭大勢已成,萬寀和蔡雲程等人同嚴嵩關系太密切,和大人卻隔著千山萬水,他們暫時投靠,也不過是祈求大人庇護,一旦嚴家重新爬起來,他們又會成為嚴嵩的忠實走狗,說穿了,就是兩條養不熟的狼,大人不可為了他們冒險,敗壞了您的名聲。”

唐毅深以為然點頭,“十嶽公,您說的有理,只是我擔心這兩個人保不住,會寒了下面的人心,歸附我手下的人都會散去,到時候面對著徐華亭,我手上的力量就更加薄弱了。”

王寅呵呵一笑:“大人,容我說一句不客氣的話,您想和徐階比拼實力,根本就是癡心妄想,哪怕把嚴黨的人馬都拉過來,也休想有勝算。”

唐毅倒吸口冷氣,露出了強烈的懷疑,他一直苦心籌算,難到都是無用功嗎?

“大人,嚴黨二十年來,已經聲名狼藉,所謂大勢所趨,徐階清洗嚴黨,不得不承認,在士林看來,是順天應人,大人想要對抗,卻是逆天而行,順天易,逆天難,哪怕諸葛孔明,也要命喪五丈原,大人可不要陷進去啊!”

不得不說,王寅的話提醒了唐毅,雖然在唐毅眼裏,徐階和嚴嵩,幾乎是一丘之貉,沒啥區別,可是天下的百姓卻不這麽看。他們對嚴嵩有多大的怨氣,就對著徐階有多大的希望。

而此時正是徐階的蜜月期,他做什麽,都會有一大幫捧臭腳的。相反,和徐階對抗,就會被打成嚴黨,實力本來不如人,再失去大義名分,別說逆天,搞不好連自己都要搭進去,唐毅都感到了陣陣無力。

“十嶽公,我何嘗沒有自知之明,只是我不爭,徐階也不會放過我的,為了能讓他屬意的人選上位,什麽手段都會用出來。”

王寅呵呵一笑,“大人,老夫不讓你和徐階正面對抗,卻沒有不讓你爭!徐華亭還是有弱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