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徐階的霸道(第2/2頁)

“行之,真沒有想到,你看得這麽透徹,我還以為,你,你和他們——唉,胡某真是雙瞎二目,誤會了好人。人生有一知己,我也算老懷大慰,來幹杯!”

從書案下面搬出了一壇子陳年花雕,兩個人就用茶杯,你一杯我一杯,喝了起來。胡宗憲打開了心扉,把進京以來的所有遭遇,都和唐毅訴說了一遍。

換掉了歐陽必進之後,外察就落到了繼任尚書郭樸的手裏,雖然胡宗憲已經進京,可是科道言官還是不願意放過他,頻頻上書彈劾,見一律留中不發,他們更加變本加厲,四處散播流言蜚語,攻擊汙蔑胡宗憲。

在東南多年,胡宗憲受的彈劾也不少,他本以為能平和對待,可是他低估了這夥人的無恥。

眾多的流言之中,胡宗憲最難以忍受的就是他們說倭寇不足為慮,都是胡宗憲勾結嚴黨,養寇自重,才會綿延十幾年,久拖不決。

胡宗憲沒有救民於水火,相反還陷害忠良,把百姓推到了水深火熱之中,用心險惡歹毒,不殺不足以平息東南的民怨……

抗倭是胡宗憲一生最值得稱道的功勞,為了抗倭,他不計毀譽,和嚴黨虛與委蛇。當時的東南,清正的直臣幹不下去,庸碌的貪官撐不下去。唯有胡宗憲,東南一柱,國之幹城。

東南倭亂沒有綿延北方,在京的這幫人才能有機會到處置喙。

好不容易抗倭快要成功了,他們跳了出來,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

別說胡宗憲,就算唐毅這個外人都看不下去。

“唉,嚴黨倒了,放出了清流,也說不定要不了多久,就會有人懷念嚴嵩了。”唐毅自嘲地嘆口氣,“默林兄,我推想了許久,都在琢磨著嚴黨倒台之後,可能的朝局,可是現實還是超出我的預料,早知如此,我就不該把老兄調進京城啊!”

胡宗憲大度地一揮手,“行之,我要是還留在南方,說不定就被抓起來,沒機會和你痛飲一番了。咱們十年交情,我胡宗憲這輩子最正確的一件事,就是認識了你這個朋友。放心吧,他們還能把我怎麽樣,功名是我掙來的,大不了再丟給他們,回家做安樂翁就是了,反正我也不稀罕勞什子的尚書!”

胡宗憲悶著頭,一杯接著一杯,唐毅沒有勸他,酒傷身,卻療心,醉一場吧!二十幾年,宦海沉浮,胡宗憲當初立下的志向已經完成了九成,他可以無憾了。

可是唐毅的大業才剛剛開始,他沒有資格懈怠,更不能醉。

徐階接任首輔之後,他的種種作為,讓唐毅大吃一驚,不得不重新認識這位甘草國老。徐階首先提拔了彈劾嚴嵩有功的鄒應龍,擢升通政司參議,連升四級,一躍成為正五品的官員。

這代表什麽,彈劾有功,換句話說,就是嚴嵩有罪!

嘉靖沒了嚴嵩的服侍,越發不順心,尤其是徐階,表面上恭恭敬敬,可是暗中卻頻頻掣肘,給嘉靖修玄添麻煩。

嘉靖也沒有料到,徐階竟會如此膽大,和之前的乖覺判若兩人。憤怒之下,嘉靖只有拋出了兩招,第一是退位傳嗣,要把大位交給裕王,第二,是質問徐階,為何超擢邪物——鄒應龍。

面對嘉靖的發難,徐階不急不慌,傳位的事情臣不敢奉詔,至於鄒應龍,那是吏部和通政司奉旨行事,老臣不知。

好一手漂亮的太極拳,把責任推得一幹二凈。

面對著綿裏藏針的徐階,嘉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總不能剛換了一個首輔,就再換一個吧!

衰老的嘉靖承擔不起朝局動蕩的後果,索性嘉靖就選擇了退讓,躲在西苑,一心修玄,不理外事。

徐階試探了嘉靖之後,確認他可以放手施為,首先開始整肅的就是科道。

潘恩由於之前的致命錯誤,被徐階厭棄,左都禦史落到了張永明的手裏,右都禦史給了王廷,六科廊歸了胡應嘉。

這三個人,都是徐黨成員,王廷和胡應嘉更是奉徐階為師,都是戰力不俗,尤其是胡應嘉,更是罵戰無敵,同歐陽一敬都是言官當中的佼佼者。

他們卯足了勁頭,大肆彈劾,神擋殺神,佛擋殺佛。尤其借著吏部外察的良機,一口氣砍了一百多位官員,其中嚴黨的成員占了九成之多。

徐閣老的霸道,讓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