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金杯共汝飲(第2/2頁)

說起來歐陽必進的事情還是唐毅泄露給徐階的,不過賬算到陸炳頭上,也沒有什麽錯。

目前來看,嚴世藩的動機的確不小。

“鹿門先生,我們都能想到嚴世藩,陸炳也不是吃素的,他應該早就料到,而且以陸炳的精明,我敢說他對嚴世藩應該加著一萬分的小心,處處提防,想要得手,難度不小。”

茅坤也點了點頭,“的確如此,可不是嚴世藩,難到還能是徐階不成?”

唐毅微微一愣,雖然是句玩笑,可仔細想來,還真有可能啊!

也別怪唐毅心贓,實在是和徐閣老接觸久了,唐毅越發覺得老東西的陰險,不管陰謀陽謀,徐階都駕輕就熟,玩得一點煙火氣都沒有,是一位登峰造極的大行家。

有人要問,陸炳不是傾向於徐階嗎?徐階殺了他,豈不是自毀長城?

不過要站在更高的位置,就會發現徐階的可能性不是沒有,甚至說他的動機要比嚴世藩還大!

要想搞懂其中的關鍵,就必須看懂嘉靖這些年精心布置的朝局。

有人說嘉靖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也有人說他聰明絕頂,但是有一點不能否認,他避居西苑二十年,卻能牢牢把握朝局,把大臣操弄在掌心,光是這一點,就非常不簡單。

自從朱元璋廢掉丞相之後,大權一把抓,可是除了他老人家,就連同樣征戰沙場的朱棣,都沒法一個人應付龐雜的政務,不得不使用一些翰林官充當顧問,這也是內閣制的雛形。

後面的皇帝一代比一代差,而內閣的權柄一天比一天重,發展了嘉靖朝,內閣首輔已經總領百官,位壓六部。漢唐的宰相還沒法插手平級的禦史台,可是大明廢掉了禦史台,變成了都察院,品級與六部尚書相同,都位於內閣之下,有問題要到內閣報告。從某種角度來講,明朝的首輔,權柄已經超過了漢唐的丞相。

明朝的皇帝也不是看不出來,可是他們卻沒法收回權力,無奈何,只好違背祖制,放出了太監,給予司禮監披紅大權,分割內閣權力。

太監不乏好人,但是整體而言,太監沒有“後顧之憂”,做事狠辣,一旦超出控制,就會造成麻煩,甚至是災禍,王振和劉瑾的殷鑒不遠。

嘉靖上台之後,嚴厲壓制太監的權力,革除正德弊政,內廷被壓制住了。

尤其是避居西苑之後,嘉靖只是接見少數大臣,其中又以內閣的大學士為主,缺少了內廷的太監,如何保證內閣不侵犯皇權呢?

奧秘就在陸炳和錦衣衛上面!

陸炳對嘉靖大體上有兩個作用,首先他作風強悍,手段過硬,能壓制住內廷諸珰,也就避免了宦官專權的問題。

其次,陸炳和他的錦衣衛無孔不入,別管嚴嵩父子鬧到什麽程度,最多貪贓枉法,陷害忠良,卻不能威脅皇權。

而且陸炳外剛內柔,野心不大,嘉靖能夠放心用他。

只要陸炳還在,內廷不用擔心,兩條腿有一條是好的,另外一條有點毛病,大明這個巨人也不至於倒了。

話又說回來,如果陸炳死了,再也沒人壓制內外,嘉靖還能放心嚴家父子把持朝綱嗎?

清流雖然討厭,可是他們天生和太監是敵人,不至於同流合汙,一起欺騙架空嘉靖……

想到了這裏,徐階暗殺陸炳的動機也就有了,除掉陸炳,就是逼著嘉靖倒嚴的開始。

那還沒有沒別的可能呢?

唐毅悄悄把陸俊給自己的小盒子拿了出來,打開之後,裏面只有一個赤金的酒杯,別無他物。

這是什麽意思啊?陸炳臨死為什麽拿這麽個東西給自己?他是腦子抽了,還是有什麽暗示?

朱先想了想,說道:“大人,不會是陸炳想讓您保住他家的富貴,要給您金飯碗,倉促之下,拿了個金杯子?”

茅坤搖搖頭,“要是按照你說的,應該是大人給陸家金飯碗,不是陸炳給大人。”

說著茅坤把金杯拿在手裏,掂量了半天,突然臉色一變。

“大人,我想起了太祖爺宴飲功臣時候的一句話啊!”

經過茅坤的提醒,唐毅突然打了一個激靈。

“我也想到到了,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啊!”唐毅的心瞬間就沉到了谷底,莫非害死陸炳的人竟然是——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