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打開牢籠飛彩鳳(第2/2頁)

“沒錯!”

唐毅斷然說道:“虞坡公,說句狂妄的話,讀書人多半都有掩耳盜鈴的毛病,就比如夏言吧,也算是一代名相,可是見倭國鬧出了爭貢事件,就草率關閉市舶司,以為關閉了國門,就天下太平,結果換來的是無窮無盡的倭寇。對付蒙古人同樣如此,國初的時候,我大明國力雄厚,一手軍事,一手貿易,固然能限制住草原諸部。可是自從土木堡一役之後,大明由攻轉守,就算限制貿易,人家一樣可以通過搶劫拿到想要的東西。時至今日,俺答手下十幾萬騎兵,來去飄忽,年年入寇,大明的損失何止千萬。既然如此,為何不能放開邊地,通過正規貿易,消弭戰火?以往是因為有祖制的大山壓著,如今東南開海已經突破了限制,市舶司帶來的收入有目共睹,此時不開放邊貿,還等待何時啊?”

唐毅說的義正辭嚴,振聾發聵,楊博也是一驚,他此前也只是把開海當成了彌補戶部空虛的權宜之計。

可是聽唐毅說完,楊博猛然驚覺,似乎這是一場關乎大明國策的重要決策。哪怕是太祖爺和成祖爺在位的時候,國力強盛,那時候也僅僅是宣揚天威,讓四夷臣服,如此而已。可是如今呢,準許百姓出海經商,倒是有從內斂變成開放的架勢。

誠如唐毅所言,開海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在實實在在的好處面前,開邊的阻力就會變小。

開邊對誰最有好處,那還用問嗎?

晉商經營九邊多少年,沒有開邊,他們走私生意都做得有聲有色,如果開邊之後,貿易成倍增加,收入源源不斷,的確比跑到東南,和浙商,閩商,蘇商搶奪紡織生意要好得多。

不過老楊博可不是那麽天真的人,隨便幾句話就被唐毅帶到溝裏去了。

“開邊固然好,可是你想過沒有,開邊之後,俺答借機做大,那又該如何處置?”

“哈哈哈,虞坡公,如果這話是那些酸腐文人說出來,晚生不意外,可您老說出來,這個晚生……”唐毅嘴角抽了抽,沒有往下說,那意思就是我真鄙視你!

楊博愣了一下,笑罵道:“小兔崽子,看不起老夫是嗎?我是替那些人問的,不成嗎?”

“虞坡公,既然如此,那晚生就鬥膽說了。就拿宋朝的歲幣來說吧,每年給遼國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被宋代讀書人視作天大恥辱,每每提起,咬牙切齒,憤恨不已,罵朝廷無能軟弱,恨不得提三尺寶劍,征殺疆場,一雪前恥。可是這些人都忽略了澶淵之盟還有一條,那就是雙方在邊境開放貿易,準許互通有無。北宋朝廷雖然付出了十萬兩歲幣,可是每年從邊境貿易之中,拿到了數以百萬兩的利潤,正是因為這筆巨額的利潤,才使得無數人痛罵歲幣,卻一直延續下去。”

唐毅起身,負手而立,從容笑道:“單純從歲幣來看,其實宋朝是占了便宜的,要是不給歲幣,邊境貿易也就沒法維持,可以說宋朝是賺了裏子,丟了面子。至於北宋朝廷最大的錯誤在於沒有把賺到的錢財用在刀刃上,試問,如果北宋將邊貿所得利潤集中起來,訓練一支可堪一戰的強兵,等到時機成熟,反攻大遼,奪回幽雲十六州,那麽大宋就能堪比強漢盛唐。”

“我朝要開辟邊貿,俺答肯定會得到好處,可是只要我們得到的好處更多,並且把賺來的銀子轉化為戰鬥力,十年二十年,終究有一天能蕩平草原,建立不世之功!在於邊貿開放,還能帶來很多好處,當蒙古的貴胄喜歡穿絲綢,不喜歡穿羊皮,喜歡養牛羊,不喜歡養戰馬,喜歡挖藥材,不喜歡縱馬搶劫……到了那時候,所謂的成吉思汗的後裔,也會溫馴如同綿羊。”

……

整整一個下午,唐毅都滔滔不斷,他們說了什麽,沒有人知道,只是在其後的十幾年裏,明朝對待草原的手段越來越靈活,越來越多樣。等到大家如夢方醒的時候,青蛙已經被煮熟了。

兇悍的騎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牧羊人,是一群群挖掘礦場的工人,幾百年的老冤家對頭,竟然以如此戲劇化的一幕收場,令後世無數人驚嘆不已。

同楊博談完,唐毅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從囚禁他的監牢出來,第一眼就看到了等在門口的一幹人等,唐毅分開了眾人,徑直沖到了一駕馬車的前面,車簾撩開,露出一張清秀可人的小臉,大大的淚滴含在眼眶中,唐毅鼻子頭發酸,一把拉住了對方的手,冰涼冰涼的。

“讓你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