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來自嚴黨的橄欖枝(第2/2頁)

想了想去,唐毅突然眼前一亮。

“默林兄,我明白了。”

“怎麽回事?”胡宗憲激動地追問道。

“默林兄,其實我們都陷入了誤區,為什麽一定認為這些倭寇是同一夥人?”唐毅笑道:“他們要是像接力賽一樣呢,打完了一段,就藏起來,換成另外一些人,繼續作戰,反正都是倭寇,各地的官吏和士兵也分不清誰是誰,只要穿著和武器差不多,就當成一樣的。”

唐毅的腦洞開的夠大的,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不信,荒唐透頂,可是慢慢的一推想,別說,還真有點靠譜。

這夥倭寇神出鬼沒,往往在一次大戰之後,就奇跡般消失,而後又在另一個地方生龍活虎冒出來。經歷大戰,就算不死,也需要休整恢復,沒法立刻參加戰鬥。

倘若按照唐毅所說,一夥人打完之後,就潛藏起來,換成另外一些人從別處冒出來,這樣確乎可以維持戰鬥力,只要裝束不變,武器不變,人員越來越少,就不會引起懷疑。

就好像跑接力賽一樣,將明軍好好戲耍之後,再派出一夥人攻擊南京,從而造成轟動的效果,凸顯東南軍隊的無能。把一次倭寇入侵,硬生生變成了對大明王朝的打臉和挑釁。

戚繼光趴在地圖上面,仔仔細細研究過,如果按照唐毅所說推演,倭寇至少應該換了兩次人,一次是在宜興附近,第二次是在徽州,中間是否還有補充,就說不準了。

對於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唐毅是一萬個相信,胡宗憲也不是白癡,他和譚綸把各地的軍情都集中起來,按照上面記錄,一共殺死的倭寇有一千五百多人。

本來胡宗憲對此嗤之以鼻,只當是各地虛報戰功,保全面子。可換個思路呢,哪怕是虛報戰功,扣除一半的水分,不還是有七八百人嗎,遠遠超出了最初登陸的規模。

從一個側面驗證了唐毅所說,的確存在著接力出現倭寇的可能。

有了這個發現,胡宗憲頓時就忍不住狂喜,想要大笑出來。趙貞吉還糊裏糊塗,他實在是想不明白一群接力出現的倭寇,和從一而終,有什麽差別。

胡宗憲解釋道:“大洲公,如果行之懷疑是對的,那就代表著要提前在各地隱藏幾百名倭寇,還要給這些人準備糧食,準備武器。總在江邊走,哪有不濕鞋。我們大可以沿著倭寇活動的路線,尤其是他們重新冒出來的地方,仔細排查,多半就能找到窩藏倭寇的據點,而後順藤摸瓜,誰指使倭寇就一目了然了。”

趙貞吉瞪大了眼睛,要不怎麽說術業有專攻呢,就算他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到竟然有如此高明的辦法!

商量了一番之後,胡宗憲立刻派遣譚綸為向導,並且讓戚繼光協助調查,他也立刻趕去蘇州,部署調查情況。

只要在嘉靖的處罰下來之前,把幕後黑手找到,就還有挽回的余地。

大家都全力以赴玩命的時候,有一個人卻閑不住了,正是那位欽差大人鄢懋卿。由於趙貞吉把金玉珽給抓到,搶占先機,鄢懋卿就被死死壓住。可是如今東南大亂,趙貞吉難辭其咎,鄢懋卿簡直鹹魚翻身,美出了鼻涕泡。

真是天助我也!

他立刻上書彈劾趙貞吉,不只是他,還發動東南嚴黨的官員一起彈劾。唐毅判斷的一點不錯,嚴黨根本舍不得放棄這麽好的機會。

按照慣例,官員被彈劾,就要主動上表辯駁。趙貞吉也不例外,他老夫子本想承擔罪責,可是唐毅告訴他,你要是認了,倒了,嚴黨就會乘勝追擊,哪怕為了東南大局,也要撐住。

雖然趙貞吉的欽差職務還在,但是他卻沒法做什麽事情了。

鄢懋卿拿到了主動權,第一件事就是把唐毅叫了過來。見面之後,鄢懋卿格外熱情,拉著唐毅坐了下來。

“呵呵,行之,說起來咱們以往有些誤會,我這一次南下,發現行之不愧是年青一代的翹楚,懂規矩,會辦事,和趙貞吉那個老匹夫,不是一路人。”

鄢懋卿感嘆說道:“趙貞吉闖了這麽大禍,他能回家抱孫子就算福氣,至於徐階,我看他也脫不了幹系。”

見唐毅沒有反駁,鄢懋卿越發大膽了,笑道:“行之,朝堂之上,勝負已分,行之是聰明人,不需要本官多廢話,你只要靠過來,咱們就是一家人,往常的恩怨一筆勾銷,日後有什麽好處,還短不了行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