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此一去虎穴龍潭(第2/2頁)

出於對暴利的渴望,也出於對貪墨的擔憂,嘉靖覺得唐毅是他唯一能信任的人選,他有本事,也知道分寸,不說多清廉,至少不敢把大頭兒搬到家裏,只給皇帝一點清湯寡水。其實嘉靖要真是知道了唐毅的手段,小唐同學的下場絕對比趙文華慘一萬倍。

這時候就體現出和陸炳聯盟的好處,至少閑言碎語是傳不到嘉靖耳朵裏的。

為了讓唐毅把事情辦好,嘉靖不光給了泉州知府和市舶司提舉,同時又把掌握軍權的福建兵備道和掌握水師的巡海道給了唐毅。

人事、財政、軍權一把抓,遍觀整個大明,如此強悍的知府怕是只有唐毅一個了。

凡是有利有弊,嘉靖一面擡舉唐毅,另一面就要限制他。這也是唐順之不能留在東南的原因,同樣道理,如果唐順之執掌吏部,掌管天下官吏,嘉靖也會擔心,只有把他放在相對權力最小的工部,嘉靖才能高枕無憂。

看似簡單的人事變動後面,有著復雜透頂的權謀考量。

這也是唐毅為什麽說唐順之的工部尚書有一半兒是他的功勞,這可不是吹牛皮,因為嘉靖在放唐毅南下之前,把他叫到西苑,仔仔細細談了兩個時辰,主要就是如何開海,面對嘉靖的種種問題,唐毅對答如流,至少在嘉靖看來,是天衣無縫。

在召見的最後,嘉靖漫不經心地提到要讓唐順之接替吏部天官。

換成別人,保證欣喜若狂,老師執掌吏部,對自己是多好的事情!可誰讓唐毅耳朵長呢,他已經從黃錦那邊得到了消息,嘉靖在一天前召見了嚴嵩,提到的就是吏部天官的人選。

聽說嚴閣老出去的時候,嘴角帶著一絲笑容,看樣子多半是談妥了。

天官固然好,可君心難測,又是黨爭的第一線,是兵家必爭之地,那滋味絕對是酸甜苦辣鹹,在鬼門關打轉兒,唐毅可不忍心老師坐上火山口。

他才鬥膽向嘉靖進言,說唐順之精通實務,是一名幹吏,卻未必能協調百官,做好吏部的職位。

嘉靖又是心中一動,唐毅這小子已經給他太多的驚訝,不得不說,他每一次都是站在客觀的立場上,沒有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前頭,別看唐毅的官小,他說出來的話在嘉靖心頭分量不輕。

道君皇帝點頭稱是,這才有廷推上面的一幕,嚴黨雖然守住了吏部山頭,可是工部錢袋子卻丟了,一統六部的局面也被打破,得失之間,還真不好說。

和徒弟談了這麽久,唐順之對自己要走的路很明白了,把幾項主要工程做好,討得嘉靖歡心,盡量少攙和黨爭,呵護住唐毅拉拔起來的小團夥,比如徐渭、諸大授、陶大臨、王家兄弟等人,再有把天津港口守好,事情不算難,可是也不輕松,不過相比唐毅要面對的,可是好太多了。

唐順之神色凝重,嘆了口氣,“行之,你此去泉州,可是龍潭虎穴,必須要加著萬分的小心才行!”

唐毅撓了撓頭,“不至於吧,泉州歷來是海商雲集的重鎮,從唐宋以來,商貿繁榮,泉州一度是天下第一大港,由於海禁政策,泉州是衰敗了,但是商業氛圍濃厚,聽說開海,還不人人響應,到時候千帆雲集,金銀滾滾來,我只管數銀子就成了。”

唐毅的聲音越來越小,唐順之的臉越來越黑。

“幼稚,糊塗,是不是以為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就小覷天下英雄?”唐順之氣得站起身來,指點著唐毅的鼻子,恨鐵不成鋼說道:“我記得你以前說過,哪怕是壞規矩,也比沒有規矩強,京城是兇惡,但是至少還有規矩,各方還有顧忌,可泉州呢?天高皇帝遠,什麽手段都可能出,什麽局面都可能面對!你可別忘了,泉州戶口不到二十萬,但是常年在海外經商的就有四五萬之多。”

“不會吧,這麽多人?”唐毅驚訝地瞪圓了眼睛,“師父,您怎麽知道的?”

“哼,別管我怎麽知道的,這四萬人裏面,有多少是依附王直,又有多少是徐海的人馬?”唐順之厲聲說道:“閩浙的海商大戶,正是倭寇背後的黑手,他們靠著走私,吃得滿嘴流油,試問會甘心納稅開海嗎?行之,說句不客氣的,泉州就是龍潭虎穴,吃人不吐骨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