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金山銀山滾滾來(第2/2頁)

陸炳擺擺手,“什麽十兩貴,五兩便宜,本座是一概不管,你們只要照章納稅,把銀子交夠了就成。”說著陸炳揶揄地看著唐毅,笑道:“行之,我可不會因為雷老板是你的人,就手下留情啊!”

唐毅仰天大笑,“陸太保,今天咱們在天津就立下一個規矩,人只有兩樣東西跑不掉,一個是死亡,一個就是納稅!”

“說得好!”陸炳撫掌大笑。

唐毅主動帶著雷七他們,走了一遍納稅的流程。

和大明其他地方靠著官吏或者商人征稅的簡陋模式不同,唐毅在天津設立一套相對完備的體系。

貨物到了港口之後,首先要經過港口官兵查驗,確保沒有違禁物品,開據入港證明,拿著這份證明,首先要到各個對應的商會,進行估價。

這就是唐毅對士紳們的承諾,在過去的三個月之中,由天津本地的士紳挑頭,成立了十幾家商會。

包括糧食商會,絲綢布匹商會,藥材商會,珠寶商會,家具商會,瓷器商會等等……

到了天津的貨物,首先分門別類,找到對應的商會,商會派出經驗豐富的人員,對商品的數量和價格進行評估,同樣開據證明文書,蓋上商會大印。

可別小看這份文書,對於商人可是極大的保護。當他們拿著文書去衙門納稅的時候,如果官差橫征暴斂,大大超出商會預估的價值,商人就可以拒絕納稅,並且要求商會出面,和衙門進行溝通,甚至打官司,討回公道。

由商會出面,就比兩眼一抹黑的外來商人要有力得多!

當然了,如果商會估價過低,負責征稅的官吏也會向上面告發,要求懲罰商會,這是一個雙向的制約。

等到在衙門申報稅收之後,並不是在衙門直接繳納稅銀,而是拿著憑證到新設立的天津錢莊納稅,每一個新來的商人都會得到一個專門的賬戶,以後所有大宗交易,納稅轉賬,都要通過天津錢莊辦理。

走過這一套流程之後,貨物就正式進入了天津,可以自由買賣了。

其實觀察唐毅的設計,核心就在於分權制衡,他把定價權利交給了商會,在征收稅銀的這一塊,負責征稅的官吏不收銀子,而收銀子的錢莊又不征稅。

各方互相牽制,而定期要把賬冊上交,由專門人員進行審核。同時錦衣衛,天津的衙門還都有監督權力,如果有上報不實,營私舞弊,隨時進行調查。

就想任何制度一樣,都存在著漏洞,唐毅的這套模式也是如此,只是增加了作弊的成本,畢竟要買通商會、錢莊、稅課司、官府、錦衣衛,總比以往只是打點當官吏要好得多。

不過唐毅還設置了另一個大殺器,給想要作弊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凡是外來大宗商品都要到交易大廳交易,每天交易大廳都會公布一個指導價格。然後供求雙方進行洽談,當商量妥當之後,辦理交易,需要由購買者繳納一筆交易稅,基本在百分之五左右。

這時候購買者就需要銷售者拿出他的納稅憑證,如果沒有,對不起,就要按照交易的總金額納稅,如果有納稅憑證,就可以先減掉已經交完了稅的份額。換句話說,這個交易稅和後世流行的增值稅很像,是對買賣過程中,多賺出來的金額征稅。

如果前面銷售者少報了稅,到了交易的環節,購買者就要多納交易稅。

誰也不是傻瓜,商人之間自動就會形成制約,你前面漏稅了,商品很有可能就賣不出去。一旦在港口囤積時間久了,就需要交納滯納金。如此一來,對奸商絕對是極大的打擊。

唐毅陪著雷七還有不少從東南的商人走了一圈,雷七眼睛冒光,伸出兩個大拇指!

“公子爺果然是大才,按照這套辦法下來,不敢說無懈可擊,可也思慮周全。”雷七笑道:“商人最怕的就是沒規矩,今天一樣,明天又一樣,搞不好血汗錢就打了水漂。如今天津規矩如此嚴密,我看就是商人的天堂!”

還真別說,雷七一語成讖,開海的半個月,陸續有一百多萬兩的貨物從東南運進來,按照十抽一的稅率,港口就收了十多萬了,而交易大廳那邊也收了將近三萬兩,合起來差不多有十五萬兩!

半個月的時間,就超過了一個中等府一年的歲入!天津港口成了一只不折不扣的下金蛋的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