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朕保你一世富貴(第2/2頁)

鄭和下西洋是勞民傷財嗎?

是,也不是!

對於朝廷來說,每一次貿易都帶來巨額利潤,朱老四正是靠著這些利潤,做出那麽多驚天動地的大功業!

而對於東南的大戶來說,就比較郁悶了,他們要把自己辛苦燒制的瓷器,好不容易紡出來的絲綢,低價賣給朝廷,眼看著鄭和拉到海外,大賺暴利,他們只能眼巴巴看著。

彪悍的朱老四當家,他們不敢說什麽,等到朱棣一死,後面的皇帝就沒有他那麽神勇,鄭和船隊很快被叫停,甚至連海圖都給燒得一幹二凈。

唐毅對於文官集團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行為,是一萬個鄙視,不過他也是文官集團的人,戳穿西洋鏡沒有任何好處。他要做的是吸取以往市舶司失敗的經驗,從貿易的直接參與證,變成管理者,不再賣東西賺錢,轉而收稅賺錢,從和各大家族豪商競爭的對手,變成居中調解人。

用唐毅的話說,就是建造服務型市舶司!

“啟奏陛下,臣的設想是這樣,首先頒布旨意,確定開海地點,而後向大明境內的商人頒布貿易許可證,申請許可證的同時,需要向市舶司在錢莊的帳號存入五千兩押金,這一筆押金是他們財力的證明,財力不足當然不能參與海貿。同時夷狄商人登陸,也要先把攜帶金銀存入錢莊,拿著開據的銀票進行交易,等到離開大明的時候,一起結算。這麽做的好處是能確定是否為真的海商,也能了解夷人的財力情況,便於監管,免得倭寇趁虛而入……”

唐毅侃侃而談,不少人都欣然點頭,包括何鰲在內,他和李默那種純粹為了反對而反對的不同,老頭子的確擔心會招來倭寇。

可是按照唐毅的法子,正常的商人自然會上交金銀,倭寇能做到嗎?

即便他們也換了銀票,等到離開的時候,什麽也沒買,肯定會引起疑惑,市舶司自然就會調查。

何鰲頻頻點頭,覺得唐毅是老成謀國之法,可是其他人才不會這麽想呢!

嚴世藩激動地臉上的肉不停跳動,一個許可證就是五千兩押金,一百個就是五十萬兩!五十萬兩啊,難怪唐毅說不用花一文錢,敢情在這裏等著呢!

嚴世藩轉動獨眼,不停思索著,和西夷做買賣有多賺錢誰不知道,別說五千兩,就算五萬兩,也大有人在!

以往貿易的特權都在閩浙大海商的手裏,按照唐毅的法子,公開出售,會有無數人哭著喊著,捧著銀子往他手裏送。

想到這裏,嚴世藩都想給自己倆巴掌。

你不是最會撈錢嗎!

你不是自詡天下最聰明的三個人之一嗎?

你怎麽就想不到這種來錢的辦法啊?

嚴世藩哭天搶地,而徐階呢,同樣是驚駭不已,他更關心的是讓夷商上繳金銀換取銀票的做法。

看起來只是暫時保管,但是細思量,賺頭兒更大。

假定一個夷商帶一萬兩銀子,在大明住一個月,這一萬兩銀子放進錢莊裏面,錢莊用一分利放貸,一個月就是一百兩利息。

如果有成百上千個夷商,攜帶來幾百萬兩的銀子,光是利息就是一筆何等驚人的數目!

徐階記得唐順之在信中說過,他收了一個千年以來未有之奇才,有他在,心學必有大行其道的一天。

唐老師激動之下的一句贊美,竟然讓徐閣老不寒而栗,四肢冰涼。這小子到底是多厲害啊?

談笑之間,幾十萬,幾百萬兩的銀子就憑空冒了出來,就算是點石成金也沒有他的速度快啊!

也難怪唐荊川那麽驕傲內斂的人,都會對唐毅贊不絕口,這小子的確不凡啊!相比之下,自己也有中意的衣缽傳人,而且年紀遠比唐毅要大。

但是對比之下,那位得意弟子,恐怕不如唐毅遠矣,要不要把這小子拉到自己的門下,成為自己的傳人呢?

徐階的心頭波濤激蕩,久久不息。

唯獨心思最單純的就是嘉靖,他琢磨了一下,真按照唐毅的辦法,不用收稅銀,就能撈到一大筆錢花。

而且還不用承擔橫征暴斂的罵名,想到這裏,嘉靖是心花怒放,狹長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兒。

“好啊,唐毅朕沒有看錯你,果然是國之棟梁,朕加封你為翰林侍講,好生替朕把開海事宜做好,朕保你一世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