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大勝大憂(第2/2頁)

“是,小閣老,有人說倭寇起於市舶司,這豈不是天大的笑話嗎?”徐渭搖頭晃腦,“所謂倭寇,古已有之,往上可以追溯到盛唐,唐將劉仁軌在白江口一戰,斃殺倭寇四萬二千人,將割下之耳朵送回了倭國,其後倭國對大唐奉若神明,派遣遣唐使,苦心學習大唐,乖得和三孫子似的,終唐一朝,倭國再也不敢進犯。而後宋元兩朝,沿海才時不時出現倭寇,終究沒有釀成大患。及至我朝,洪武十四年的胡惟庸案,一條罪名就是通倭,試問,當時沒有市舶司,為何會有通倭之罪?李太宰處處奉行祖制,莫非以為太祖爺也錯了?”

“你休要汙蔑老夫。”李默氣得老臉青紫。

“哼,諒你也不敢。”徐渭繼續說道:“洪武朝的倭患和市舶司沒有一點關系,乃是倭國內亂,造成一些武士失業,流竄海上,成為盜匪強盜,隨後倭國統一,成祖爺時同倭國達成勘合貿易,此後倭患銷聲匿跡,直到成化年間,倭國再度內亂,東南倭患加劇,幕府下轄大名為了騙取天朝賞賜,冒名朝貢,由此引發了嘉靖二年的爭貢事件,時任吏科給事中的夏言草率建議廢除市舶司,此舉不亞於掩耳盜鈴,實在是大謬荒唐!”

徐渭痛心疾首說道:“歷代以來,倭寇雖然不斷,皆是疥癬之疾,從未有本朝之烈。如果誠如某位大人所言,倭患起於市舶司,那我朝廢除市舶司三十幾年,倭患怎麽越來越嚴重?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徐渭把兩手一攤,挑釁地看了李默一眼,李太宰被問得啞口無言。

這時候唐毅又助攻道:“陛下,徐渭方才所言,臣總結出來一個脈絡,倭患的形成主要責任在倭國,而不在大明。倭國內部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強盜就少,倭患也就減輕,甚至消失。倭國內亂,民不聊生,自然就鋌而走險,倭患熾烈。此外,市舶司存在,正常貿易暢通,倭患就少,而市舶司被廢除,倭人垂涎大明貨物不得,就持刀搶掠,造成倭患嚴重。說市舶司造成了倭寇,其實毫無道理。市舶司不過是進行朝貢貿易的場所而已,真正要想大明不受外患之擾,歸根到底,在於陛下勵精圖治,在於百官盡心輔佐,在於將士浴血殺敵,禦敵國門之外!”

“至於眼下倭寇之猖獗,超出歷代以往,原因還在於市舶司被廢,經過一百多年的休養生息,大明物阜民豐,戶口大增,光是靠著土地已經不足以生存,越來越多百姓進入作坊,變成織工,靠著海貿生存。市舶司驟然被廢,沿海的商人、織工無以為繼,就勾結在大明外海活動的倭寇,利用倭寇作為打手和前鋒,搶掠財物,轉而出售給西夷,而西夷又提供船只武器和大把的金銀,資助倭寇做大。倭寇的首領之中,前有陳思盼,後有王直,徐海,麻葉,陳東,等等諸人,他們哪一個不是我大明的海商出身,卻稱王稱霸於大海之上,成為所謂倭寇。倘若倭寇真是正兒八經的倭人,又豈能在我大明海疆橫行無忌,如入無人之境……”

震撼,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唐毅用嚴密的邏輯,無懈可擊的論證,把錯綜復雜的東南局勢徹底解剖開,倭寇、市舶司、海貿、西夷……大明的君臣第一次從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審視東南,審視海外。

足足沉默了半晌,消化了所有信息,嘉靖才目光炯炯,厲聲說道:“朕決議開海!”

沒有別的話,嚴嵩帶頭,所有大臣跪倒在地,李默再心不甘情不願,也只能跪倒,嚴嵩老淚橫流。

“狀元郎一番高論,如撥雲見日,令老臣豁然開朗。老臣一定竭心盡力,把開海做好,讓陛下安心!”

百官也都跟著附和,最為激動的要屬徐渭和王世貞幾個,和在場的眾多老油條比起來,他們不過是微末小吏,竟然能一舉成功,促成開海大業。丙辰科的名頭勢必大震,在嘉靖的心中有了特殊的分量。

他們興奮無比,不暇多想,可唐毅卻憂心忡忡,因為他聽到了嚴嵩要竭心盡力,讓這個老家夥摻和進去,海,還能開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