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一鳴驚人(第2/2頁)

聽著王世貞的解釋,大家夥都忍不住嘆為觀止。

心說以往光知道王鳳洲文采了得,沒想到還這麽精通政務,真是不可小覷。承受著各方驚艷的目光,王世貞並不好受,他說的這些,多半都是唐毅教的,要不然老實巴交的王盟主哪有那麽多花花腸子。

唐毅借王世貞的嘴來說此事,一來擡高大表哥,二來也能減輕他妖孽的印象。

眼下王世貞連著否決了三條祖制,只剩下三條留給唐毅了。

何鰲皺著眉頭,說道:“前三條王鳳洲所言的確有理,是臨時措施,可是第四條卻不然,太祖爺說過:國處禁海之例,始因倭夷違諭而來,繼恨林賢巨燭之變,故欲閉絕之。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太祖爺的態度嗎?”

“非也非也。”徐渭突然笑道:“老大人,太祖爺說的是欲絕之,是想要,而非真的要做,我說的沒錯吧?”

唐毅笑道:“誠如老大人所說,可是這段後面還有一句,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苟不禁戒,民皆陷入刑憲矣,故嘗禁其往來。關口就在一個‘嘗’字,太祖爺的意思再明白不過,他老人家曾經禁絕,可接下來政策就要變化了,何以見得,看第四條和第五條,第四條是嚴金銀,銅錢,兵器等物出海,而非是禁,第五條呢,是不許用番香番貨。為什麽呢,國初之時,民生凋敝,通貨緊缺,金銀銅錢等物不能流出海外,光是禁止海上貿易還不行,還要管住百姓,只要百姓不用番香番貨,金銀就不會外流。”

嘉靖聽著唐毅的話,眼前就是一亮,歷代明朝的皇帝不是看不到開海的好處,可是苦於祖制,他們誰也不敢大張旗鼓開海。

直到此刻,嘉靖終於窺見了一絲推翻祖制的機會,忍不住躍躍欲試,插嘴道:“外流不許,言下之意金銀流入就沒問題了。”

“陛下聖明!”唐毅笑道:“太祖爺反對買外面的東西,可是不反對往外面賣東西賺錢。”

眼看著又有兩條祖訓被推翻,剛剛吃了大虧的李默實在是忍不住了。

“唐毅,你根本是胡說八道,既然太祖爺不反對賺錢,那為什麽還有最後一條,不準人民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

“哈哈哈,這就是太祖爺令人高山仰止的地方。”唐毅感嘆說道:“太祖爺立國以來,天下初定,戶口銳減,荒地遍及天下,此時耕種土地的人還不夠,豈能鼓勵百姓經商?然則海外之利又不能不要,所以太祖爺想出了絕妙的主意,那就是不許民間貿易,只能由官方進行。”

唐毅笑道:“說到了這裏,徐渭的疑問也就明了了,成祖皇爺正是秉承太祖之命,七下西洋,進行官方貿易,宣揚大明天威,帶來海外豐厚利益。成祖爺南征北戰,修築京城,編撰《永樂大典》哪一項工程離得開銀子,可以說開海通商,乃是永樂盛世的關鍵!”

唐毅說完之後,簡直要給自己拍巴掌了,我特麽的太能穿鑿附會了!

可以說在場大多數人都被說服了,唯獨李默還不放手。

“唐毅,你說開海帶來了永樂盛世,那為何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不再繼續海上通商?難道仁宣不是盛世嗎?”

用你的鍋下你的面,李太宰也夠刁鉆的,在場眾人都看著唐毅怎麽回答,只見他輕輕一笑:“太宰大人,說到底您還是沒看懂太祖爺的聖訓,太祖提到要防止金銀外流,經過太祖成祖苦心經營,我大明已經物阜民豐,無所不有,譬如兩個水池,原本一個水位低,一個水位高,自然高的向低的流,等到水位一致之後,流動也就停下來了。”

“好一張伶牙俐齒,那現在你主張開海,是外面的水位又高了嗎?”李默須發皆乍道。

“不錯!”唐毅大聲說道:“近幾十年來,西夷在海上探險,發現新大陸,挖掘到數量驚人的金銀,倭國列島,也有大量金銀產出,他們手捧千百萬兩金銀,想要換取大明的絲綢瓷器茶葉,厚利當前,此時不開海,更待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