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兒子要爭氣(第2/2頁)

李默思前想後,只有兩個可能,要麽就是唐毅真的背景雄厚,實力強悍,要麽就是他聰明睿智,看得透徹。

這兩個結果都不怎麽好,前一個代表唐毅不是可有可無的小人物,而是可以和朝堂大佬叫板妖孽。至於後一個,則表明唐毅這家夥是個天生的政治家,對亂麻一團的朝局有著敏銳的嗅覺。

無論哪個結果,都不是好消息,而更糟糕的則是二者兼具,那就代表著自己在嚴黨之外,又豎起一個大敵,強敵!

李默的腦袋嗡嗡作響,他勉強支持著起來,讓人把唐慎奏疏的副本拿過來,放在面前仔細觀看。

楊宜前腳彈劾唐慎,後腳唐慎報捷的文書就送來了,不用問,嚴黨一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楊宜是保不住了,就看火會不會燒到自己身上。

李默打起精神,仔細看著每一個字。

唐慎講述戰鬥經過的時候,李默老臉通紅,唐慎介紹戰果,一串串數字讓他咬牙切齒,可是看到了最後,李默卻來了精神,甚至不由自主念了出來。

“……微臣命人嚴刑逼供,從俘虜處得知倭寇首領王直據倭國薩摩洲之松津浦,僭號曰宋,自稱曰徽王,部署官屬,鹹有名號。控制要害,而三十六島之夷皆其指使。擁兵十萬,船只兩千,所轄海域,廣有數千裏,海外蠻夷,悉從調遣……”

這本是一段對倭寇情況的如實描述,唐慎在東南這些年,所見所聞,和曾經的印象完全不同,比如明人都認為海外貧瘠,可是唐慎知道海外盛產金銀,遠勝大明,比如明人認為蠻夷都是茹毛飲血的野人,可唐慎卻發現他們精通天文歷法,即便是大明最好的學者也不是他們的對手,此外唐慎還知道他們有最犀利的火槍,有跑得最快的海船,他們在南洋占據廣袤的據點,那裏有肥沃的土地,可以一年三熟……

唐慎深受兒子影響,同時也是個有責任感的士人,他覺得有必要把倭寇的情況如實告訴朝廷,知己知彼,如果帝國的決策者還靠拍腦門,靠腦補,東南百姓的苦日子不知道什麽時候是個頭兒。

唐慎一番苦心,李默絲毫沒有體察,但是他卻從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果真如唐慎所說,倭寇在海外擁有大片土地,兵馬十幾萬,趙文華此前上書,說什麽水陸成功,江南清宴,就成了徹頭徹尾的謊言。

這事情說起來也好笑,李默本想著威逼利誘唐毅,幫著他作證,攻擊趙文華。唐毅不但沒上當,反而羞臊了他老人家一番。

結果呢,唐慎的奏疏,給了李默意想不到的驚喜,憑著這玩意,趙文華的欺君之罪是跑不了的。

李默心中竊喜不已,他對唐慎沒有絲毫的感激,只是慶幸唐家父子來不及溝通消息,給了他施展手腳的機會。

必須抓緊時間出手,把趙文華拿掉,順帶整垮嚴嵩,只要一統朝堂,坐上了首輔的位置,唐毅那個小兔崽子還敢威脅自己嗎?

李默籌劃著攻勢,可是他再快,也快不過殿試,三月十五,在一個光榮的打假日子裏,會元唐毅率領著三百多位即將步入官場的新貴,來到了西苑紫光閣,準備接受漫長科舉的最後一關——殿試!

殿試殿試,顧名思義,應該在紫禁城的謹身殿舉行,可是自從嘉靖避居西苑之後,誰也強不過他,只能把殿試搬到了西苑舉行。

東方剛剛破曉,西苑大門洞開,黃錦穿著一身蟒袍,手裏拿著拂塵,宛如一尊佛般,帶領著大家步入西苑。

不得不說,寺廟進山門的時候,都有一尊坦胸露乳的彌勒佛,黃錦也起到了開門見喜的作用,大家夥緊張的情緒都好了不少。

只是走進了西苑之後,不少人偷偷向四周看去,都眉頭緊皺。

怎麽和他們想象中的不一樣,堂堂皇家園林,不是該高大威嚴,金碧輝煌嗎?為何兩旁還有損壞的建築,雖然有人用綢緞遮了起來,但是再怎麽花裏胡哨,還是能看到猙獰的傷口,就像當今的天下一樣,不過怎麽裱糊,還是遮掩不住衰敗。

唐毅來的次數多了,不像菜鳥一般驚訝,他現在只有一個念頭,要給老爹爭氣,狀元是我的,誰也別想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