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會元之爭(第2/2頁)

拋開流言蜚語,金達本人的才華就非常不錯。閱卷的最後一天,副主考尹台正和其他閱卷官在研究誰是會元的時候,主考李本拿出了一篇文章,放在了眾人的面前。

“你們要是沒有意見,此人就是今科的會元。”李本淡淡說著,語氣卻不容置疑,這也是他和嚴嵩學的一招,很可惜李本沒有人家嚴嵩的無上威望,副主考尹台就不大買他的賬。

接過文章,尹台從頭到尾,看了一遍。

今科的考題出自《論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這是標準的儒家經濟學,老百姓富足了,國家也就富裕了,老百姓如何才能富足呢,就要減少苛捐雜稅,防止橫征暴斂,與民休息……

這一篇文章就是從這個角度切入,寫的堂堂正正,四平八穩。字裏行間,都透露出對經義的強大把握,無論用詞還是用典都無可挑剔,渾然天成,無懈可擊。

李本嘴角帶著淡淡的笑容,他既然敢推薦這篇文章,就不怕有人議論。尹台和其他人看了半晌,有人就頻頻點頭。

“主考大人果然慧眼識人,如此文章不能做會元,還有誰配得上會元。”

眾人紛紛跟著拍馬屁,說什麽主考大人英明睿智,唯獨尹台,他眉頭深鎖,嘴角輕輕翹起。

“李閣老,下官鬥膽請教一事。”

“不用那麽客氣,直說吧。”

“好,下官想問您朝廷舉辦科舉所為者何?”

“自然是為國選才。”

“李閣老高見。”尹台笑道:“正因為是為國舉才,會試舉子的文章不能光憑著文法立意就決定高低。”

李本輕笑了一聲,“尹大人,那你說該如何評判文章好壞呢?”

“很簡單,就要看聖意如何,陛下出此題目,所為者是問策天下,尋求理財之道。”尹台看了看眾人,笑道:“去歲朝廷虧空巨大,各項開支捉襟見肘,在場諸位也都被拖欠了俸祿吧?我想問問諸位,按照這篇文章,能不能把朝廷虧空彌補上?”

這一問,還真把李本給問住了。

他光想著文章本身,竟然忘了聖訓,這篇文章雖然老道,但是觀念陳舊,沒有一點新東西。

好在他也是老油條,滿不在乎一笑:“尹大人,你說的不錯,可是會試的舉子再天縱之才,也都缺少實務經驗,又能提出什麽合理意見?你的要求未免也太高了?”

“不高,下官這裏就有一篇文章,正好解決問題。”

說著尹台也拿出了一篇,拍在桌案上,眾人都湊了過來,閃目看去:“民自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單是破題一句,就讓大家眼前一亮,這位舉子的立意比起其他人就不同,民富和君富放在一起講,而不是先民後君的慣常說法,大家不由得往下看去。

文章中一改儒家把君民對立起來的說法,強調君民一體,為君者要保國富民,百姓者要體恤朝廷。

唯有國用充足,方能練出強兵,震懾四方蠻夷。國必富而後強,國強則民安,民安而自富……善理財者,固不必斂財於民,以有余之物易海外無盡之財,國裕而民富矣!

前面的都是鋪陳,講君王的責任,要保護百姓,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能讓皇帝陛下掄大刀,他給出的藥方就是鼓動開海,拿多余的絲綢瓷器換銀子,充實國用,富裕百姓……

相比前一篇四平八穩的文章,這一篇則是鋒芒畢露,爭議頗大,在場的考官就分成了兩派,有人高舉祖制大旗,要黜落此子,也有人認為這是救時兩方,陛下尚且明發上諭,讓朝廷官吏諫言,豈能以言獲罪。

雙方你來我往,吵得不可開交。尹台這家夥也不知道是吃錯了什麽藥,就是死挺手裏的文章,簡直像老虎一般,誰敢反對,他就咬誰。甚至揚言,如果不取中,他就上書陛下。

李本頭都大了,他這個人本來就膽小怕事,祖制豈是能隨便改的,可是他又不想惹麻煩,突然眼前一亮,他決斷不了,就交給上面吧。

“尹大人,隨本官去面聖,恭請聖裁。”頓了頓,李本又說道:“本官帶我中意的文章,你帶著自己中意的,倘若陛下怪罪,各自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