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縣考(第2/2頁)

張守直威嚴的聲音讓所有考生膽戰心驚,急忙閉上了嘴巴。只是卻沒幾個人有勇氣面對眼前的考題,這玩意太坑爹了!剛剛升起對張守直的好感,也蕩然無存。

要想弄明白張守直題目的坑爹之處,先要整清楚考試出題的規矩。

由於八股文要從四書五經出題,而四書五經的字數有限,扣除忌諱,扣除不適合作為題目的,能用的還要大打折扣。

一百多年用下來,幾乎所有題目都寫過了,到了這時候,考試就變得非常麻煩。如果出已有的題目,就有考生背過名家的程文,湊巧考官不知道,那麽這位就極有可能錄取。

只是這種情況就失去了為國選材的意義,當官的也會被罵得臭頭。

事實證明,逼到了墻角,就有人狗急上墻。

截搭題就應運而生。

何為截搭題,就是把前後,不同章節,不同書籍的語句各自截取一段,組合起來,形成全新的考題。

這一下可了不得,四書五經,哪一本都幾千上萬,甚至幾萬字,理論上進行排列組合,加上不限制字數,能弄出來的題目是無窮無盡,這樣倒是避免了重復出題的問題,可是坑爹的麻煩隨之而來。

由於隨意組合,經常是前言不搭後語,風馬牛不相及,做起文章,別提多難了。

截搭題的好處和壞處都顯而易見,朝廷經過仔細權衡,規定正式考試必須出大題,而小考,則可以出截搭題。

如此一來,好些個腦袋瓜子不甚靈光的考生面對截搭題,往往手足無措,屢戰屢敗。

曾經就有一位進士寫過對聯,描述心路歷程:縣考難,府考難,院考尤難,四十二歲才入泮;鄉試易,會試易,殿試尤易,一十五月已登瀛。

……

截搭題難,其中又分長搭和短搭,有情搭,無情搭,而張守直出的則是最難的一種,無情搭!

“以杖叩其脛。闕黨童子。”

這兩句話都出自論語,前半句是《原壤夷俟》章,後半句則是《闕黨童子將命》章。放在了一起,不但毫無邏輯關系,還特別怪異,前一句是打人,後一句是童子,莫非知州大人有毒害兒童的癖好?

不管是不是如此,在場的眾人幾乎都被虐到了。

一個個抓耳撓腮,苦心焦思,愣是想不出如何破題。有個倒黴蛋激動之下,把水碗打翻,卷子都被淹了,只能哭著鼻子離開了考場。望著他離去的背影,不少考生竟然羨慕起來,至少不用在裏面受罪了。

張守直看到大家都如此苦大仇深,心中微微感嘆,還有一絲不忍,正如他所說,是苦孩子出身,知道求學的艱難,本不想在考題上難為大家夥。

可是偏偏出了個唐毅,張守直認定唐毅是有人捉刀代筆,偏又沒有證據,不教而誅的事情老夫子是不會幹的。索性就把題目出的難,出的偏,倒要驗證一下,唐毅到底有多少的能耐!

考試進行了差不多半個時辰,張守直緩緩走到每個考生的背後,有人一個字都沒有寫,有人雖然寫了,可是也驢唇不對馬嘴,看得張守直連連搖頭。

老夫子雖然每個人的卷子都看了一點,但真正關心的還是唐毅。他悄然走到了唐毅的背後,只看了一眼,老夫子就驚呆了。

只見唐毅破題寫道:“一杖而原壤痛,二杖而原壤哭,三杖而原壤死矣。三魂渺渺,七魄沉沉,一陣清風化為闕黨童子矣。”

張守直暗自思量,沒有連上,沒有犯下,沒有罵題漏題,寥寥幾句,把毫無關系的兩句話連在一起,一切都那麽貼切,竟然比自己擬的破題還要厲害。

最令老夫子驚訝的還不是這些,唐毅答題的姿態十分平穩,每個句子都在草紙上反復推敲,每一個字都是漂亮餓館閣體,認認真真,沒有一個草字。

再讀他的文字,四平八穩,貼合經義,沒有一絲一毫自我的發揮。和傳說中恃才傲物,桀驁不馴,專門耍小聰明的唐行之截然不同——要是讓唐毅知道自己在老夫子心中,竟然是這個形象,只怕都要哭了。

張守直在唐毅的背後足足站了半個時辰,他漸漸竟然覺得看唐毅答題是一種享受,放眼全場,能如此認真對待縣考的人絕對不超過五個,而唐毅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就算拋開唐毅嚇死人的背景,光是這篇文章就值一個案首。

“唐毅啊,唐毅,你有案首的實力,又何必耍小人伎倆啊!”張守直一臉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