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刺(第2/2頁)

除此之外,讀書人還有學習記賬算數,訴訟文書,天文歷法,官府公文等等,做賬房先生,代理訴訟,幫著選黃道吉日,主持婚喪嫁娶,還有人僥幸考入官府,成為六房小吏。

還有更為牛叉的,人家不屑於八股取士,滿腹經綸,一肚子主意,給官員充當幕僚文膽,出謀劃策,運籌帷幄。其中佼佼者就是紹興師爺,那可是名震天下!

後世總是批判八股文,其實說白了不就是八個對偶句嗎,就算到了後世高考國考,文章依舊是八股的路數,無他,閱卷容易耳!要不然你寫四句詩,別人寫八百字文章,怎麽平定高低啊?

在張恪看來,八股取士最大的問題就是錄取太少了,白白讓大量人才流失,而且寫好一篇八股文需要想當高的能力,往往會忽視其他才能,結果就可能錄取一堆高分低能的家夥!

這次江南考試征才,張恪給了指導思想,考試內容從寬從簡。而錄取人數要盡可能多。先選進來,然後再讓他們不停競爭,從中擇優培養。

“永貞,我已經錄取了三批次,共計八百人,其中主要是衙門中原本的六房書吏,各個大戶推薦上來的賬房先生,還有就是縣學和府學的讀書人。”

“情況如何?”

“比想象的要好,我設計的題目之中,除了寫作。還有算術,會計賬目,另外還有策論,詢問如何發展壯大市舶司,得到的建議五花八門,還真有不少可用的。”

張恪也想看看大明的讀書人究竟有沒有被禁錮思想,因此笑道:“說說看,都有什麽好主意?”

“是,有人認為市舶司就是賣東西的。只有產量多,賣得就多,因此提議要改農田為桑田,多織絲綢。”

“好。這是必然的趨勢啊!”

“還有人說織機的速度太慢,要制造新的織機,織布速度是關鍵。”

“嗯,也是正論。”

鄧文通笑道:“另外還有提議。說市舶司是為了賺錢,為何不做沒本的生意,直接讓水師出動。效仿西洋人,到外洋開采金銀,直接運回來,我估計提議的小子應該是海盜後代!”

“哈哈哈,姐夫,咱們缺的就是這樣的人!馬上把提出建議的小子送給明汝新,放在水師鍛煉,日後就指著他們馳騁海上,開疆拓土了!”

和姐夫聊完,張恪越發信心百倍,江南的情況遠遠不是教科書上的萬馬齊喑,也不是封閉保守。

相反,自從陽明心學大行其道,西洋人帶來大量新知識,作為經濟和文化的中心,江南就在不停的激蕩碰撞,各種“奇談怪論”不勝枚舉。

三綱五常不停放松,女人改嫁也沒有說三道四的,商人地位不斷提升,有人大罵孔孟,還有人說君主是天下大害,主張虛君實相……凡此種種,不絕於耳。

思想的開放,使得江南讀書人涉獵範圍更廣,尤其是那些科舉無望的讀書人迫切需要一條上進的道路。

參加考試,進入市舶司,或是江南銀行,雖然是小吏身份,可是能夠升遷,就拿方崇文來說,如今是正六品的松江同知,比起科甲正途出來的一點不差。

尤其是做得好了,得到平遼公賞識,前往遼東做官,更是前途遠大,光明無限啊!

不光是江南,甚至江西,湖廣等地的讀書人都千裏迢迢趕來參加考試,比起科舉還要熱鬧無數倍。

……

“國公爺,蘇杭織造府送來請帖,希望您過去一趟。”

張恪這些天和姐夫一起弄考試的事情,忙得暈頭轉向,聽說宴請,頓時眉頭皺起。

“王體乾搞什麽鬼,前兩天不是剛吃過嗎!”

孫嘉聞問道:“國公爺,要不卑職就說您公務繁忙,不去了。”

“別!”張恪苦笑道:“正常人都是陰陽平衡,可是太監呢,光剩下陰的,本爵雖然不在乎,可是他要把氣撒到你們身上,也是個麻煩,畢竟本爵過兩個月就要回遼東。走吧,去織造局看看。”

孫嘉聞急忙安排,給張恪備了一駕四輪馬車,在護衛的簇擁之下,出了衙門,直奔織造局而去。

四輪馬車極為平穩,張恪靠著熊皮靠墊,閉目養神,腦中不停閃過各種畫面。算起來琰兒都五歲了,小東西不用穿開襠褲了,沈青煙前兩天也害喜了,正準備回京養胎,倒是方蕓卿一直沒動靜,還要加把勁啊,男人真不容易!

就在此時,突然一聲嘭的響聲,張恪渾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他他熟悉了,這是火銃發射的爆裂聲。

“不好!”張恪渾身用力,猛地從車窗躥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