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做個戚少保(第2/3頁)

遼東注定是一盤大棋!

“張恪,你以為該如何平定遼東?”

萬歷這是在問計了,張恪打起來十二分的小心。

“陛下,小臣以為應該先定守勢,再圖勝局。遼東根本不需要十八萬精兵,最好精簡到五六萬人。其中能夠野戰的兵力要有兩萬。以沈陽,奉集堡,遼陽等地為堡壘,嚴防死守。同時拉攏蒙古人,牽制老奴的後路。把節約的軍餉用來練兵,只要練出五萬堪比戚家軍的精銳,等著老奴和虎墩兔鬥得兩敗俱傷,我大明再果斷出擊,一戰而勝,遼東方能恢復太平。”

張恪的方略不復雜,甚至說相比那些洋洋萬言的奏疏方略,實在是簡單到了極點。

可是萬歷卻從中聽出了最核心最關鍵的道理,正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

“張恪。你以為該如何練兵?五萬人的花費可不是小數目啊!”

“啟稟陛下,臣以為練兵的核心就在一句話:以遼土養遼民,以遼民平建奴!”

有土有民,有民有兵!

“好,很好!”

萬歷笑著點點頭,看來張恪這小子裝病並非是怕了,而是真正有了一套實用的辦法!

“張恪,你在奉集堡砍了近七百首級,戰功卓著,而且更重要的是只用了三百人。朕心甚慰,你是不是可以講講練兵的心得?”

“陛下,奉集堡一戰並非只有小臣三百士兵,其實還有奉集堡的守軍兩千余人,算起來小臣的兵力比建奴還多!”

三百勇士,以少勝多,聽起來很好。但是張恪深知這種時候不能誤導萬歷,料敵從寬,絕對不能放五年平遼的空炮。

萬歷聽過之後。微微頷首,眼前這個小子是老實人!才華和心性都不錯,看來日後平遼離不開他!

“按照一比一來計算,遼東的精兵也要十萬左右。才能勝過東奴!前方五萬,京營整頓出三萬,剩下的兩萬嗎……”萬歷看了一眼張恪,笑道:“就交給你了!練出兩萬精兵。每年給朕送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只要兩件事做好,朕許給你侯爵!”

封侯!

武將不要指望著進入內閣。能夠得到爵位,就不枉此生了!

張恪當然渾身熱血沸騰,他倒不是被侯爵刺激的,而是兩萬人馬的名額!有了萬歷的話,就可以放手擴充兵力。

按照張恪的訓練方式,每一個士兵都能和家丁相提並論。兩萬家丁,那是何等驚人的力量!要知道李成梁不過七千家丁,就縱橫遼東,所向睥睨。

兩萬精銳家丁,會把張恪推到什麽位置,簡直不可想象!

越是這種時候,就越要冷靜應對!

“陛下,臣以為練兵並非小事情,我準備在一年之內,僅僅把人馬增加到五千,其中訓練出三千精銳力量。兩萬人馬,三年之內訓練出來!”

“三年,是不是有些慢了!”萬歷自言自語地說道。

“陛下,倘若能把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留給臣,臣有把握在兩年之內練出來。”

“算了!”

萬歷還指望著日本的銀子填補虧空,哪能都給張恪!

三年就三年,反正萬歷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算看不到全遼平定的那一天,只要繼任者能依據自己留下的方略,就一定能勝利!

“張恪,銀子你自己解決,至於別的嗎,朕倒是可以答應。”

張恪眼珠轉了轉,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聖人教導過,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眼下萬歷點頭了,以後天啟上台也別想輕易翻盤!

“陛下,臣有三個要求,第一是事權統一,第二準許臣清丈土地、恢復軍屯,第三臣練兵需要戰馬,可否將廣寧馬市改到義州?”

三個條件都是切中要害的關鍵,可是做起來也不容易,大明朝都是以文禦武,哪裏能讓一個武將獨當一面!光是第一條就不容易做到。

萬歷眉頭緊鎖,權衡再三,老皇帝才說道:“第一條朕不能答應,不過朕會給你專折奏事的權力,若是有人扯後腿,自然會替換。第二條朕答應了,至於第三條嗎,你最好和王化貞商量一個辦法出來。”

“臣領旨!”

張恪本來也沒指望萬歷全都答應,這已經很不錯了。

萬歷多少年都沒有和臣子說過這麽多話了,覺得一陣虛脫,只能勉強說道:“退下吧!”

“是!”

張恪磕頭,轉身一步步退出弘德殿,到了殿外,總算能喘口氣。殿裏又熱又悶,而且和萬歷對話,張恪不得不提著一萬倍的小心,靴子裏都是汗水,走起路來呱呱作響。

折磨總算是完了!

小福子早就等在一旁,看到張恪出來,小福子捧著一碗綠豆湯過來。

“張大人,去去暑氣!”

“多謝!”張恪急忙接過來,一口氣喝幹,身上舒服了不少。

小福子在前面領路,正要離開,老陳炬從裏面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