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六鎮大起義(第3/7頁)

破六韓拔陵替北魏朝廷改了元,號真王。言外之意,我破六韓拔陵才是真正的王者、大英雄。有了帶頭人,六鎮兵民紛紛響應,連遠在關中地區、不屬於六鎮的高平鎮也反了,整個邊荒亂成一片。破六韓拔陵兵分兩路,自率主力向南進軍,別帥鮮卑人衛可孤率軍向東進攻懷朔、武川二鎮。

衛可孤兵圍懷朔和武川,鎮民面臨選擇,要麽支持朝廷,要麽支持義軍。鮮卑平民自然支持義軍。鮮卑貴族對於朝廷政策不滿,甚至發生過禁衛軍嘩變。但洛陽軍官們聚眾鬧事是上層社會的內鬥,屬於九品之間的爭鬥。而六鎮暴動則是鮮卑平民對抗鮮卑貴族的戰鬥,是平民階層對九品的反抗。作為良家子弟的鮮卑貴族們還是堅定地站在朝廷一方。神武尖山的賀拔家族在國家危難之時挺身而出。

北宋有楊家將,北魏有賀拔家將。賀拔家祖籍陰山下,三代居住武川。賀拔家一父三兄弟,父親賀拔度拔、大兒子賀拔允、二子賀拔勝、三子賀拔嶽,四人弓馬嫻熟,武功高強,勇氣過人。六鎮暴動,懷朔鎮將楊鈞請來賀拔家將,任命賀拔度拔為統軍,提拔他的三個兒子為軍主,抵禦義軍。父子四人固守懷朔整整一年,兵力強大的衛可孤束手無策。

北魏朝廷得知破六韓拔陵起兵消息,委派臨淮王元彧為北征大都督,率軍北進,鎮壓起義軍。

懷朔城被圍一年,城裏人著急了。賀拔勝自告奮勇,突圍求救兵。賀拔勝與十多名敢死少年跨馬出城,借著月夜突出重圍。衛可孤的騎兵蜂擁齊上,窮追不舍。眼看追近,賀拔勝突然間勒轉馬頭大叫道:“我!賀拔破胡也!”(賀拔勝的鮮卑名字)洪亮的聲音劃破夜空,蓋過疾馳的馬蹄聲,頗有當年喝斷當陽橋張飛的風姿。義軍大駭,齊勒戰馬,無人再敢上前,足見賀拔勝在六鎮名頭響亮,漠南的大豪傑。

賀拔勝馳馬入雲中,向魏軍總指揮官元彧慷慨陳詞,請求即刻發兵支援。懷朔守兵筋疲力盡,城池隨時有可能失守,一旦懷朔丟了,武川勢必淪陷,整個塞上六鎮非朝廷所有。

懷朔被圍一年不見援兵並非元彧的錯,北魏朝廷輕視邊民起義才是最大的失策。

元彧一個多月前接到任命,集結部隊趕到雲中,速度不可謂不快。他明白再拖延下去的後果,許諾立即出兵。

賀拔勝離開雲中,殺回城中報信。楊鈞命他去察看武川形勢,賀拔勝單騎闖營,再次殺出重圍。賀拔勝三次進出衛可孤的大營,如入無人之境。

一個人的武功挽救不了一場戰役,這是武俠與軍事的差距,也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賀拔勝到達武川時,武川陷落,回到懷朔,懷朔也已失守,拓跋勝父子都被俘虜。衛可孤對他們禮遇有加,沒有刁難。北方鮮卑人之間盡管刀兵相見,卻仍互相欣賞,而且自詡為同一集團。

衛可孤為義氣丟掉性命,賀拔父子陰謀殺死了他,武川宇文家族參與其中,還有魏末美男子獨孤郎。宇文泰和獨孤信正是以這一場刺殺行動揚名天下,二人當時正值少年。

爾朱兆起兵為叔父爾朱榮報仇時,曾經斥責賀拔勝為何殺害衛可孤。可見鮮卑化的人群之間的向心性。爾朱兆的魯莽問話暴露出北魏帝國鮮卑化與漢化之間的大矛盾。

賀拔父子的命運無疑具有悲劇性,他們是武川的大英雄。賀拔嶽甚至率領武川兵團開創了關中天下。然而,建立在關中、延續百年之久的關隴大門閥卻沒有賀拔這個家族。刺殺衛可孤的同時,賀拔度拔死於與鐵勒人的火拼中。日後,大哥賀拔允投靠高歡,建功立業封王仍然難逃一死,因為三弟賀拔嶽是高歡勁敵,死於高歡的反間計,二弟賀跋勝為皇帝和宇文泰效力。

亂世英雄,當世虎將,賀拔勝成為各路豪傑爭相拉攏的對象。賀拔勝一生漂泊,投過爾朱榮、高歡,為北魏兩個意圖奮發的皇帝效過力,甚至到過蕭衍的南朝,最終落葉歸根,回到武川集團控制的關中。作為一名戰將,始終沒有找到真正可以效力的主人。賀拔勝與宇文泰的微妙關系注定他無緣西魏最有權勢的八大柱國大將軍。

後話暫且不提。雲中的魏軍出動了,元彧救五原,安北將軍李叔仁救援二鎮。剽悍的六鎮鮮卑人大敗官軍,元彧兵敗五原,李叔仁兵敗白道。

一時間,破六韓拔陵聲威大震,北魏的夏州、東夏州、豳州、涼州、秦州等地的軍民蜂擁而起,紛紛起兵反魏,北疆形勢如星火燎原。

北魏朝廷震驚,孝明帝元詡下詔罷免元彧的官爵,改命李崇為北討大都督,撫軍將軍崔暹、廣陽王元深為副都督,再率大軍進剿。

那個在壽陽耀武揚威的臥虎蛻變成老病虎,看來背絹布扭的腰沒好利索。李崇不敢與義軍交戰。崔暹看不起義軍,違抗主帥命令,輕敵冒進。破六韓拔陵又一次在白道大敗魏軍,官軍全軍覆滅,只輪不返。李崇被迫退守雲中,東西部敕勒宣布反魏,依附破六韓拔陵,六鎮全部為起義軍民占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