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6章 鴉片戰爭(第2/2頁)

東輝國本來和吐蕃一樣是大華的藩屬國,他們本來臣服大華,但最終卻還是如泥婆羅一樣又倒戈了。

南亞次大陸已經打了十年了,到處戰火連天。

曾經一統天竺北部的戒日王朝,現在是徹底的分崩離兮,幾十個大小藩國,既有被大華攻滅征服的,也有歸附大華的,還有死硬抵抗,更有這個時候還在各自攻伐吞並的。

這些年,朝廷對中南和次大陸的策略,其實是比較殘酷的,沒有急著搞什麽直搗王城這樣的戰鬥,更多的還是吞食。

一點點的征服攻略,那些被征服的土著,絕大多數並沒有如當初攻破朝鮮和扶桑一樣得到善待,他們更多的是被當成了戰俘送回中原,這些人多數又最終成為了奴隸。

還有許多平民百姓,則被遷到了中原,他們得到的是自由民的自份,但離開故土家鄉,其實也就等於失去了一切根本,沒有了財產,也沒有自由。

他們到了中原,也並沒有土地可分。

他們沒有分到土地,分到的是一個工作。

被分到一個個莊園一個個工坊裏,成為了莊園裏的雇農,工坊裏的工人,拿薪水過活,養活自己的家人。

這種日子當然說不上好,但朝廷卻沒有人會對他們寬仁。因為大華擴張太快,已經無法再在真臘、狼牙修等地再移民了,而僅靠遠征軍來控制這些被征服者,也是極為困難的。

正好中原缺人,把那些桀驁不馴者貶為奴隸,把許多夷人遷回中原,大大緩解中原的用工緊張同時,也還能減輕大華對新征服地區的控制壓力。

新征服之地上的原主人被遷走,也正好可以給漢人新移民們提供土地。

現在在新征服的土地上,到處都是城堡和莊園,那些種植園裏,全是過去這片土地上的主人,如今卻都成了奴隸或者是雇工。

只有極少數的一部份土著,也就兩三成左右,因為態度較好,又非過去的上層,因此才得以保留了自己的房屋財產土地。

這種征服是殘酷的,但張超和大臣們也清楚,這也是必然。大華不用這種手段,根本就無法把這些新征服之地真正納入疆域,總不能還實行羈糜制度,那樣做實際危害很大。

實行羈糜制度,然後推行漢化教育,讓那些本來愚昧落後的土著打開了眼界,甚至學習到大華的先進知識和制度,那麽他們早晚會起來反叛。

倒不如現在這樣幹脆徹底一些。

“與大食這一戰,朝廷當有一個清楚的定位。我們這一戰因何而戰,目標是什麽。”

張超道。

程咬金張口道,“因何而戰?當然是因為他們挑釁我們大華,劫掠我們的商船,攔截我們的商道,甚至還違背當初立下的協議,要向我們加稅,這都是不能忍的。”

張超卻搖頭。

僅僅是這樣,並不需要開戰。

畢竟大國之間博弈是很正常的,張超要與阿拉伯開戰,是因為他們觸犯了大華的底限,也觸及到了大華的核心利益。

大華既受到了阿拉伯想東擴的威脅,同時大華也不能丟棄中亞這個巨大的外貿市場。

現在阿拉伯占據著那麽大一片地區,若是他們不再跟大華貿易,那大華外貿產能必然過剩。到時大量的外貿商家因此受損甚至破產,帶來的是更多的外貿工人的失業。

現在大華確實有足夠的糧食產出,可以養活大活這上億的人口,但問題是,現在大華的社會結構改變了,不再是過去那種單一的古典農業自給自足模式,耕田種糧的只是一小部份人,更多的人從事的是其它各行各業,靠賺工錢生活,買糧過日子。

那些外貿行業相關的工人,一旦失業就沒有了收入,就算糧店裏有糧食,他們也沒錢買。如果大量的工人都失業,必然要帶來更多的社會問題,帶來動蕩和不安,朝廷總不能用自己的財政來養這些人吧,哪怕朝廷真有能力給他們發點失業救濟金,可也不能長久。

說到底,這就是新的社會結構下的新問題。

是貿易促使著大華要打這一戰。

所以說,張超根本沒有想著這一戰的目的是要攻滅阿拉伯或者說要怎麽樣怎麽樣,這一戰的目的不是攻城奪地,開疆拓土,這一戰的目的,還是維持貿易,本質上就是一場鴉片戰爭。

打服阿拉伯,讓他們繼續回來,開放國門做生意,一切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