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0章 輸血(第2/2頁)

一切都很好。

“朝廷已經頒發了兩次海外殖民授權狀,前後授封了二十五塊海外殖民地,這都沒多久,現在又要頒發殖民授權?”

馬周有些猶豫。

其實海外殖民這個事情,現在還沒見到多少成效,不少人都認為這個海外殖民不見得就是好事。

擔心的是那些殖民公司會尾大難掉。

其實海外殖民公司,並不僅是商人,甚至可以說,如今這年頭已經沒有什麽純粹的商人了。

朝廷早取消了商籍,對經商也沒有了什麽限制。

現在更沒有了什麽視商人為下賤的念頭,商人也一樣可以去從軍,也一樣可以去考科舉,一樣可以入仕為官做吏,一樣有機會能夠封侯拜相。

尤其是在現今的這個大環境下,大家也不再恥於談錢談利。

有錢,也確實方便。

這時代,錢能買到絕大多數需要的東西。

如今可以說是全民經商的年代,除了官府對於官吏經商做了些限制,比如禁止官吏直接經商或入股,禁止官吏的妻妾子女直接經商外,並沒什麽太多限制。甚至就算朝廷不許官吏直接經商或者入股經營,但買點股票是沒問題的,不參與決策經營就行。

甚至通過親戚去經營,也一樣是可行的。

正因此,如今的這些殖民公司裏的股東,其實既不乏諸侯貴族,也不乏勛戚官員,工商資本家、地主,甚至連皇家的人也一樣在其中參股。

在這種情況下,馬周對殖民公司提出擔憂,擔憂的是貴族、官僚、資本家、地方的地主豪強等合流。

擔憂的還是這些勢力合流一起後,形成強大的力量集團。

尤其是他們在海外天高皇帝遠,發展毫無限制。

“老馬啊,正因為天高皇帝遠,所以我們才要授權殖民公司,且要多授殖民公司。這樣不給誰壟斷的機會,有更多的競爭也就有更多的制衡。讓他們去開拓殖民,風險由他們承擔,朝廷只是坐享分紅收益,這種只賺不虧的買賣為什麽不做呢?”

至於馬周說的山高皇帝遠,因此形成強大實力,尾大難掉這些,其實也是多慮了。

朝廷對他們多朝廷一些政策上的管理就行,比如移民政策,比如武器生產,比如某些技術人員的外移等等。

讓海外殖民地成為大華一個單純的原材料產地,或者成為一個手工商品銷售地,讓他們只是大華整個工商體系中的一環,甚至不是占據核心地位的一環。

讓他們脫離不了母國。

也許,二百年後三百年後,某塊海外殖民地或許想要獨立,但也得他們有了足夠的力量。

或者說,就算他們真有這種力量了,那讓他們獨立了也沒什麽關系,難道他們還能反攻中原不成?

“一二百年後叛亂自立也允許?”馬周怔怔不解。

張超卻把這些事情看的很淡的。

“現在是朝廷的殖民地,若以後他們自立了,那也起碼是我中原華夏一員。更何況,世界那麽大,我們也未必就需要統治所有地方。我們需要的是把中原經營為核心之地,是中原本位。周邊諸侯國,是開疆拓土,是化夷為夏,是穩固邊疆安全。”

“而海外殖民地,其實並不重要。現在來說,朝廷拿海外的地賣殖民授權,同時殖民地建起來後,我們能得到新稅源,以及新的原材料產地,還有得到新的商品市場。”

“未來真有一天,他們獨立了,我們收不到稅了,可那個市場卻不會因此就失去。”

“這麽簡單?”

“當然,海外嘛,若說獨立了就能威脅到大華,那是說笑了。他們就算獨立,也絕威脅不到大華,更離不開大華。”

真要威脅到大華,那肯定是在幾百年後了。

中原本位制,就是要讓諸侯國、海外殖民地為中原輸血,要讓中原一直保持著對諸侯和殖民地,甚至是對外國的各方面的先進和強大。

這可不是說諸侯和殖民地能和中原一樣發展的,根本不可能。

為什麽張超一直不怕諸侯坐大?因為他們沒有這種超越中原朝廷的機會,這可不是漢魏晉分封,諸侯國比中央朝廷都富有,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