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章 太子掛帥(第2/3頁)

但是現在,就算張超不堅持,那些大臣將帥們也會堅持要滅倭的。

敵人有三個,但不一定就要三個一起打。

秦瓊作為樞密使,向張超提議,先派兵攻占朝鮮與倭國之間的對馬島,這樣就能切斷倭國與朝鮮的聯合,同時,也是威脅新羅。

然後朝廷以大軍進攻朝鮮西南沿岸的百濟。

“直攻百濟王都百濟城,破其國都,擒其國王,則百濟群龍無首,一戰可定。”

秦瓊的作戰方案很簡單,卻也非常犀利。

先派一支艦隊攻占對馬島,把倭人先給攔在倭島上。

同時呢,這支艦隊又正好處於新羅的屁股後邊,讓他們不敢輕易派大軍去增援百濟。

如此一來,唐軍就只要對付一個百濟就好了。

而百濟的國都偏偏就是在海邊不遠,這可是最利於唐軍從海上進攻,搶灘登陸,直搗王城的啊。

無可挑剔的一個作戰計劃。

先滅百濟,再破新羅,然後渡海南下征倭。

各個擊破。

張超認可這個作戰計劃。

緊接著,白虎堂上,一眾元帥將軍們個個都呼吸粗重起來了。

既然作戰方案已定,那麽現在最重要的就是統兵將帥人選了。

誰都知道,這次張超滅東海三國的決心堅定,也都知道,以帝國實力,滅這三國會很輕松,會比當年滅高句麗還輕松。

既然這是一場能在短期內打贏,並且包贏的戰爭,那誰去領兵就是誰撿功勞啊。

誰不想去?

這前朝鮮那邊一直是在備戰狀態,主將是海軍元帥張仲堅,副將是北海艦隊大將軍劉仁軌。

不過蘇烈他們都盯著,誰願意袖手旁觀呢。

“攝政,某願請纓前往朝鮮!”

蘇烈第一個忍不住請戰。

然後多員將帥都紛紛請戰,哪個也不願意落於人後。

張超想了一想,這征東海三國,就跟當年隋平南陳一樣,明擺著手到擒來的功勞。

張超確實是員猛將,不過他是員騎將,陸上作戰,不弱於李績,擅長大兵團作戰。但說到打新羅百濟這樣的海上國家,只怕有些外行。

當然,還有一點,蘇烈這幾年功績確實很高,甚至讓他有點飄。

他剛滅三國擒三王,若再讓他滅東海三國,那就真的有些讓人頭疼,會功高難賞。

這對他並不是好事。

“此次用兵東海,關於統兵元帥,某心裏倒有個人選。”

張超斟酌著說出一個名字。

“某擬由琉求國公張璟擔任東征元帥,不知道諸位意下如何?”

這真是一個出人意料的提名。

蘇烈怔了一下,然後不由的笑了。

張璟是張超嫡長子,現在是琉求國公,馬上就將成為帝國的皇太子。這個時候,張超要讓張璟來當這個征東元帥,確實很合情合理。

誰都能看出張超的用意,這是要給張璟一些耀眼的資歷,要給他鍍鍍金。但從另一面來說,張璟也不是那種什麽世面都沒見過的,他在琉求兩年,也掃滅了幾十萬山夷,可以說,還是顯露出很不平凡的。

再說了,用皇子或宗室為帥,這也是歷來的傳統。

這下,誰也不好再去爭這元帥之位了。

但張璟只是掛銜,下面的大將位置還是能爭的。

“以琉求國公、鎮東節度使張璟為征東元帥。”

“以海軍元帥張仲堅為征軍行軍長史!”

行軍長史,這相當於參謀長了,也算是軍中二把手。

這個任命大家倒也能接受,畢竟張仲堅為了這一戰,都籌備了兩年,總不能這個時候把他弄一邊去。

“以牛進達為行軍司馬!”

這是三把手。

牛進達的爵位、資歷、威望,都足以擔任此職。牛進達現在是右軍大都督,駐東都登州。

毗鄰朝鮮,調他入朝,各方面都不錯。

從張超的角度來說,牛進達既是個老資歷的大將,又足夠忠心,打仗也挺有本事,另一方面,牛進達相比起秦瓊程咬金李靖蘇烈他們來說,又還差了一些資歷威望,就算這次平滅東海三國,也不用擔心功高難賞。

“以北海艦隊大將軍劉仁軌為第一軍團司令,目標攻奪對馬島和巨濟島,負責攔截倭國對朝鮮增援,以及牽制新羅之兵。”

“以薛仁貴為第二軍團司令,目標百濟王都。”

“以高侃為第三軍團司令,負責進攻百濟王都外圍。”

……

張超將朝鮮戰場上的兵馬增至十萬,混編為五個軍團。

兒子張璟為元帥,張仲堅和牛進達擔任長史和司馬。

而下面的五個軍團,則分別由張超的五個門生擔任司令,各統兵兩萬。分別為劉仁軌、薛仁貴、高侃、上官儀、牛見虎五人。

蘇烈等名宿大將,都沒得到任命。

聽到最後,不免有些失望。

“諸位元帥將軍們,如何?”張超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