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時勢造英雄(第2/2頁)

“到我這個位置上,最難的是決擇。在殺一人,和死萬人甚至更多人之間,我最終只能選擇殺一人。房公,你能理解我嗎?”

房玄齡低聲嘆息。

天家無情,帝王最無情。

張超現在是攝政,距離成為皇帝不過是一步之遙了而已。他現在執掌的是整個帝國,面對有可能的叛亂,他必須做出決擇。

他派人刺殺了屈突通,奪回了塞北軍團的控制權,避免了一場內戰。他成功說服長孫無忌等接受條件,換封去海外,也避免了這些忠於皇帝的家族的叛亂。

張超拿下漢京的時候,沒有死一個人,沒流一滴血。

現在,他也通過約法、憲章和那些協議,換來了帝國不流血的權力更叠。

“你也是無奈之舉,攝政打算如何安置屈突老帥和他的家人呢?”

“老元帥是被霫人刺殺的,這個會載入史冊,老元帥為帝國討滅霫國,為帝國開疆拓土,一生功績必將永載史冊。朝廷將追贈屈突通為太傅,追封為巴國王。老元帥之子屈突壽襲爵為巴郡王,次子屈突詮將晉爵為白城侯。”

屈突通的死,算是就此蓋棺論定。

張超厚賜追封屈突通,對屈突通的兄弟、兒子都加以厚賜。屈突通就算舉起過勤王討逆的大旗,但張超對他既往不咎,屈突家族也不會受到影響。

而朝廷在塞北三道的那八萬南衙軍,將成為駐紮那的邊軍,配合朝廷下一階段的修路、移民,將在那裏開展移民屯田和軍屯建設。

北地諸侯的北伐兵馬,則各自班師回封地。

回紇與契苾兩族的兵馬,也各回漠北,去掃蕩薛延陀的余部。

至於室韋和靺鞨,他們的酋長首領們,都已經派了使者帶了許多貢物前來賠罪,重新稱臣納貢。

張超暫時接受他的稱臣,在朝廷完成權力過渡,以及塞北消化完成前,暫時不去征討他們。

“讓南衙的那四軍留在塞北軍屯駐守也好,其實我感覺這些年,我們的擴張有些太快太急了。四處出擊,多個戰場同時用兵,而且打的還都是滅國之戰,朝廷的兵馬調動頻頻,軍事一直緊繃著,軍將們也因此不免多了幾分桀驁。一張一馳才是王道啊。”

張超認為房玄齡說的也很有道理。

其實擴張到了現在,也確實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主要的問題不是敵人有多強,而是敵人太遙遠。

遙遠的距離,陌生的環境,以及新環境下的不同氣候,甚至是疾病等,都是些問題,隨之而來的,還有對新占領地的統治,穩固和消化等問題。

一個霫部,就已經遠離漢京五千裏。若再往北打,室韋諸部離的更遠,補給會更加困難,而且那松嫩平原寒冷的氣候,也確實會是個相當麻煩的問題。

南邊,與真臘的戰爭還在繼續,現在唐軍是先占了沿海的湄公河三角洲,然後沿著湄公河逆河上攻。

只不過那邊炎熱的氣候,還有雨季的洪水,也依然是讓唐軍造成不少的麻煩。洪水過後,往往疾病橫行,非戰鬥減員倒比打仗損失還多。

“塞北這塊,朝廷現在可能只能維持在霫境了。西面隔著大鮮卑山的漠北草原,那裏暫時交給回紇和契苾兩部,由他們去吞並薛延陀,我認為起碼能保持十年的漠北安穩,十年後,也許回紇也契苾將內鬥,只要稍加控制,十年內,他們內鬥不出結果,也無力南下。至於室韋和靺鞨,朝廷會設立自治領,在他們的地方先設立州縣,但暫時先由他們自己的首領來擔任各級官員,一任他們自治。”

先設自治領,然後慢慢加強一些商業貿易,對他們的情況多摸清了解,等朝廷在原來的霫地、遼東、朝鮮、遼北等地屯跟糧草器械,適應那邊情況,到時萬事俱備,再一戰掃滅他們。

北地雖寒,可有棉花和火炕,張超認為要占領那邊並不是問題。問題是現在軍隊需要適應那邊的地形氣候,還有需要準備好足夠的糧草器械。

“攝政有這樣清醒的認識,我就放心多了。”房玄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