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向張超宣戰(第2/3頁)

無論如何,他都需要一個更可靠的人馬。

“鎮國公主府上的定期聚會還有舉行嗎?”承乾問。

“嗯,每周一次,有時兩次。”王承恩回道,張超不在京,張黨現在通過鎮國公主府的聚會每周聚議。

表面上,是貴族間的宴會,但皇帝知道,這是張黨的密會。

內閣的褚遂良、岑文本、楊師度、於志寧,翰林院的馬周、許敬宗、孔潁達、虞士南、李守素,還有李靖、秦瓊、郭孝恪、李君羨等一眾大將。

每周,不會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但起碼會有七八人在。

現在甚至有一個傳言,說鎮國公主府是影子內閣。

許多朝廷上決定的事務,看似內閣、翰林院、議會等決定的,但實際上已經提前在鎮國公主府的周末宴會上私下商議並決定了。尤其是涉及到張黨的一些重要事務,比如之前他那道關於鑄幣的詔令,就是在鎮國公主府上經他們商議後,最後由科院駁回了。

“目無君上,結黨營私。”承乾在心裏暗罵道。

當年太上皇在位的時候,有誰敢這樣。

可現在,他們越來越明目張膽了。

“王承恩,朕給你一個任務,秘密收集褚遂良、岑文本等張黨重要成員的罪證,任何不法罪行的證據,搜集起來。”

王承恩驚訝,“陛下這是要對他們下手?”

承乾搖頭。

“暫時還不行,但朕也不能什麽都不做,記得要秘密行事。”

用過早餐,承乾換上禮服上早朝。

早朝結束,他召長孫無忌說話。

“朕想好了,要將鑄幣權和紙鈔發行權收歸朝廷,此外,除鹽和茶葉之外,酒、糖、瓷器、生絲,將由朝廷專營。糖酒瓷器生絲產出後,必須由朝廷統購。”

“糖加工商人和販糖商人,需要在朝廷處購買糖,並需要墊付糖稅。瓷器、生絲、酒也如此。”

要搞就搞一個大的。

朝廷賣鹽一年能賣四千萬,茶葉一年也能賣不少。

現在承乾準備把最賺錢的幾樣商品,都由朝廷專賣。

“陛下,這未免有些步子太大了。”

從某個方面來講,皇帝要搞專賣,也沒錯。過去鹽鐵專賣,後來茶酒也專賣過,因為這些東西賺錢,朝廷專賣其實就相當於壟斷經營。

現在皇帝提出的專賣,跟鹽茶一樣。

由百姓商家負責生產,然後朝廷統一收購,禁私人收購。商人要販賣酒糖瓷器絲綢,就要先到朝廷這裏來買。

朝廷掌握著所有的糖酒這些,就能擁有定價權,可以把價格提高。甚至如鹽一樣,征加重稅,購買的商人,不但要付商品貨款,還要把稅也給交了。

商人買了糖、酒等,回去要再加工也好,要直接販賣也罷,朝廷就不管了。反正錢也收了,稅也征了。

“百姓種桑養蠶,紡絲織綢,朝廷如果要控制生絲,只怕不好。總不能百姓把生絲賣給朝廷,然後又向朝廷再高價買回來織絲吧?”

承乾想了想,“可以加一條,設定一個量,百姓可以保留多少量的生絲自用,超過這個量那就算是商用,需賣給朝廷,那些絲廠就要向朝廷買絲。”

“那不如直接收蠶繭,陛下,臣以為絲綢生產,有許多是百姓家庭手工生產。如果將絲綢也要專賣,那影響太大。”

“國舅說的固然有些道理,但如今大半以上的生絲卻是由那些絲廠收購蠶繭繅絲的。那些出口的絲綢,包括中原市場上的許多絲綢,都是由那些大絲綢廠紡織的。如果朝廷直接對蠶繭統購專賣,只要給百姓保留一定的蠶繭,那麽朕以為是可行的。”

酒稅、繭稅、糖稅、瓷器稅,承乾打算和茶葉一樣,統一由朝廷收購,然後再出售給商人,禁止生產者自行買賣。

至於稅率,打算十稅二。比起鹽稅的加價十倍,當然要便宜許多。

原先茶葉是十稅一,現在十稅二,也翻了一倍。朝廷現在茶葉產量極大,每年內銷大,外銷量也大,年產幾千萬斤茶葉。

茶稅翻倍,朝廷僅茶稅一項就能增加上千萬稅收。

更別說,酒原來專營後來取消,現在又要專賣,還要征二十的重稅。

因為酒比較特殊,朝廷不能直接把酒買下來再賣,因此承乾提出對釀酒的作坊加強監管,他們必須從朝廷官府登記取得酒牌,然後才能釀造酒。他們釀造的酒,朝廷十稅二。

瓷器也是如此,瓷器窯生產的瓷器,十稅二。

“陛下,茶葉、糖、瓷器,張家占的市場份額最大,甚至就連絲綢,他們張家也是最大的絲綢商人,在各地的絲廠織廠,擁有無數機器和工人。陛下把這幾樣加入專營專賣,征收重稅,只怕張超不會同意。”

“太師曾對朕說,工坊、商販經營,照章納稅是天經地義。朕也清楚,除已經專賣的鹽鐵茶,糖、絲、瓷器的利潤都是極大的,如張超這樣的大貴族大商人,憑著雄厚的資本幾乎是壟斷市場,獨占暴利。可朝廷卻無利,朕要征稅,也是天經地義,為國為民,這征來的稅,也不會進我李承乾的內庫,而是進國庫,取之用民,將來用之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