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0章 皇帝的話不管用(第2/3頁)

是張超,他花費人力物力登陸琉求,在這裏開拓殖民,一點點經營。最初是向琉求部落買下一塊立足點,然後通過交易等,一點點擴大。

最終到如今,十幾年時間,張家不遺余力的移民、開拓、征服,才讓昔日的蠻荒之地,變成了如今這塊富裕的海上明珠。

若沒有張超,尉遲恭想著,也許琉求再過一百年兩百年,也還是原來的那個鳥不拉屎的荒島。

這就是事實。

從始至終,朝廷毫無損失。

甚至大賺特賺,先後從張家手裏收了兩次錢,不是一兩百萬貫,是上千萬貫。其次,琉求開發以後,每年都在向中原出售糧食,而且越來越多,如今一年幾百萬石的糧食出售,價格還不高,這對朝廷來說,可是又一大好事。

更別說,開發琉求,大量移民,這裏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每年往這邊銷售了多少商品,朝廷又得了多少稅。尤其是這些年,琉求每年稅賦的一半,可是都上繳了朝廷。

朝廷在琉求的開發中,出了什麽力呢?

基本沒什麽,也就派了一個縣令,後來升格為州,派了個刺史,駐了一點兵馬而已。相比於張家的投入,朝廷基本上沒花什麽成本。

卻得了琉求十幾年來一半的稅收。

而現在,朝廷連兵也撤了,官也撤了,稅收雖然減少為三分之一,但琉求現在這麽多人口,經濟這麽興旺,三分之一的稅,也相當可觀,這可是沒成本的純收益了。

以前琉求可不會向朝廷進貢,哪怕是契丹這樣的藩屬他們進貢,一年又能進貢多少,撐死了進貢個幾千匹牛馬,能值幾個錢?

尉遲恭頭一次發現,其實太上皇的抱怨有些過了。

與其讓琉求一直是塊化外之地,讓一群山夷統治者,朝廷一文好處都沒有,為何不能讓張超這樣的功臣分封呢?

憑什麽朝廷以前能讓那些征服後的部屬內附,把土地劃給他們放牧,為什麽就不能分封給朝廷功臣?

給那些內附的遊牧部族,朝廷能收到稅嗎?他們能跟朝廷一條心嗎?

他知道皇帝擔心什麽,很多皇帝都有這種念頭,覺得蠻夷胡族,打服之後放門前,當條狗養著。反正華夷不同,不用太擔心。但若讓他們分封漢家功臣,或者分封宗室,他們卻很難心安。

他們怕什麽?

尉遲恭很清楚,蠻夷就算放家門口,也不會得到大臣百姓們的支持,他不用擔心他有一天篡奪他的皇位。但功臣宗室就不同了,很不同。

這種想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但尉遲恭現在還是覺得皇帝太小氣。

張超為了大唐,為了太上皇,出過多少計劃過多少謀又立過多少功,難道連邊地這些化外的蠻荒之地,寧願給蠻夷,寧願扔在那裏,也不肯給功臣嗎?

就如這琉求,這還是張家出大價錢買下來,然後又自己打下來的。

人心啊。

過去他覺得太上皇的想法是對的,錯的是張超,張超是個亂臣賊子,野心勃勃,毫無忠心。

可現在想想,事情並不是這麽簡單。

張超也許不是那種純忠之臣,但肯定也不是什麽亂臣賊子。

李世民還在那裏感嘆,尉遲恭卻都懶得回話。

張超笑著走進來。

“陛下,好消息。山夷們派出使者下山來,提出請降了。陛下還真是威加宇內,剛到,山夷就畏懼的要請降了。”

山夷現在情況很不好,雖說群山連綿,山夷占據著一座又一座的山頭,遍布叢林之中。

可打到現在,他們就沒有贏過一仗,打一次輸一次。

九頭鳥旗幟飄揚著,每次在這旗幟指引下,唐軍進進為營,他們卻是步步敗退。

好幾萬部族戰士被殺死或俘虜,而且他們在其它地方的不少山寨被攻破,婦孺老人被擄掠。

而今天,又有一支艦隊到來。

斥候稟報,說大唐的皇帝都來了,連張超都親自到了。

大唐的皇帝來了這消息,那些酋長們不太相信。但張超之名,他們可是相當清楚。

那些漢人來島上十幾年了,都是張超的手下,甚至這九頭鳥旗,根本就是張超家族徽記。

把他們打的節節敗退的,正是張超年輕的長子。

現在張超親自來了,那這仗還怎麽打。

一群首領們商議許久,都覺得的打不下去了。

以前張家也一直派人招降他們,不少小部落歸附張家,日子過的挺好。有些依然留在寨子,有些則遷到山下,去了平地。或者進了城,他們的日子還算不錯的。

有給張家做工的,有給張家種地的,也有給幫家當兵的。

“這是好事,”李世民哈哈一笑,“不如傳這山夷使者,朕倒想親自見一見。”

進來的是好幾個山夷。

六月天。

赤著上身,腰間圍塊鹿皮,頭發披散著,赤著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