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6章 元老(第2/3頁)

“可以說,這兩大集團,包括新興的庶族地主士人集團的興起,都是伴隨著大唐的強大而起來的。這三大集團,就如同大唐的三駕馬車,他們拼命奔跑,才帶動著大唐跑的這麽快,變的這麽強。”

“可是陛下如今卻視這三大勢力為威脅,他不想開議會,甚至對我這樣的領主貴族代表一直難安。而恰恰太子又深得大家的支持,於是乎內亂起。”

“魏公,你說為什麽這次太子舉旗起兵後,一路這麽順利,能得到這麽多人的支持,甚至一路上沒有什麽抵抗呢?為何?因為殿下代表的是各階層的利益,而陛下呢?陛下想反對他曾經支持的,他想要轉過頭來對付當年助他一起帶領大唐走向富強的各階層,你說這可能嗎?”

大唐曾經的關隴貴族確實衰弱了,但新興的分封貴族們實力更加強大。曾經的關東士族和江南士族也衰弱了,但新興的庶族地主科舉士族階層,同樣新興且強大。

再加上容易被人忽視,其實實力非常強的新興工商資本家階層,這些人的利益跟大唐是捆綁在一起的。

是大唐的新政造就是他們,也是他們成就了大唐。

李世民在這三大集團裏,想一下子對付工商資本家和軍事貴族兩大集團,這不是開玩笑嗎。

貴族們握著兵,資本家們握著錢。

沒錢又沒兵,跟誰打,打的過誰。甚至如今朝廷裏許多中樞要員,地方大員,那也是分封貴族的一員啊。

說白了,皇帝一為自己的皇權受到威脅,二來也是想要能收一收這幾大階層的權力,不想讓他們擁有過大權力,好加強李家的控制。

可權力放出去了,想收回來,哪有這麽容易的事情。

當年若不放權,也就解放不了生產力。大唐不會如此迅速的富強,也不可能這麽快滅亡突厥、高句麗、吐谷渾、林邑等。

都是相輔相成的。

魏征聽了,良久沉默。

“我老了。”

“魏公,其實不用灰心,陛下帶著大家在康莊大道上走了很遠,現在走了一段岔路。但我們現在有了新的領路人,跟著太子,我們會回到大路上,繼續前行。以後,大唐會更加輝煌!”

“真的嗎?”魏征問。“以後真的還能更加強盛,而不是內鬥不休,戰亂不止?”

“當然不會,我張超身為大唐的封王領主,誓言守衛大唐。誰若是敢犯唐,我將以手中劍捍衛。”

魏征望著張超,“是嗎,既然如此,請文遠為大局考慮,不要帶這麽多兵馬入京。二十余萬大軍,文遠你這是想做什麽呢?入京殺光漢京的人嗎?”

“你要帶兵入京,制造混亂還是恐慌?”

張超沒有料到,魏征繞了一圈,居然在這裏等他。

“魏公,眼下的局勢很微妙。我很感激也很欽佩漢京諸位為了大唐長治久安,而做出的努力與貢獻。但我不想大唐繼續混亂下去,太子殿下也不想。我們必須拔亂反正,必須迅速恢復秩序。”

“這沒錯,可有必要帶那麽多軍隊嗎?”

“為了殿下安全,也為了局勢需要。如果我們不帶大軍入京,說句直白點的,只怕很長時間也都難以恢復秩序。”

魏征不提,張超心裏也清楚現在的局勢是什麽。

承乾馬上要繼位為天子,但承乾還年輕。

說白了,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真正掌握朝政的不會是承乾,而是元老們。

誰是元老?

當然是張超,是馬周,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等這些元老。

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會是元老政治,或者說是寡頭政治。

這種政治,歷史上常有。一般就是新君繼位年幼,這個時候由元老大臣輔政。

多數情況下,輔政的元老大臣,都不會是鐵板一塊,他們會內鬥,甚至很激烈。

比如漢武帝臨終選了霍光等做輔政大臣,比如歷史上李世民選了長孫無忌、褚遂良等做輔政大臣,還有比如康熙他爹給他選的鰲拜等人,再比如鹹豐給兒子選的八輔政。

這幾朝的輔政大臣們,最後都爆發激烈的內鬥,甚至還有新君後來跟元老們鬥的。

歷史上的李治,繼位之後前期都是由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主政,元老們內鬥。再後來,李治與武氏跟長孫等元老鬥,最終是李治得到李績等的支持,把親舅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元老幹死了。

元老政治是很危險的,因為各自威望很高,上面又沒有足夠威望的皇帝壓制。

張超是打定主意,這次入京要當首相的。

不是他多戀棧權力,而是大唐的分封制度、科舉制度甚至是稅賦律法等諸項基本制度,那都是由朝廷中樞掌握的。若沒有人在中樞主政,這些制度也可能會被廢被改。

甚至張超想要推行的更多新政,也必須得有人在中樞說話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