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1章 北唐、南唐(第2/2頁)

“據報,如今南方大水,被淹死百姓已經超過二十萬人之眾,這可是相當驚人的。若是再不及時救援,只怕這個死亡數字會更大,尤其是災後的饑荒、瘟疫會相當嚴重。”

好幾位內閣輔相都有些皺眉。

他們不明白張超為何要在這個時候澆冷水。

“當然,我們不立即進攻漢京,不表示我們就要停滯不前。江西湖南的百姓還在水災中受苦,朝廷卻無力救援,我們有這個責任去幫助他們。我們下一階段,就是要組織船隊和救援人員,趕去江西、湖南,救援那裏受災的百姓。”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嘛。”

“漢京那邊不是說要停戰救援百姓嘛,我看可以談的。我們就跟漢京方面提出一個救災包幹區嘛,各自劃片包幹。我們能者多勞,就把長江以南和淮南還有淮北兩道諸地,都給包圓了。”

“這些地方,朝廷可以撤走他們的人員,然後把地方交給我們來組織救災。”

“救災劃片包幹!”

一群大臣們都非常佩服張超的那張嘴,明明就是劃分勢力範圍,卻說的這麽好聽,什麽救災包幹區。

不過如果朝廷真的能答應的話,那這事還真有搞頭。

長江以南加兩淮地區,這樣一來,首先朝廷就將徹底失去長江以南和沿海出海口了。

“朝廷只怕不會答應啊。”

真能答應才有鬼啊,這要一答應,豈不就成了北唐南唐兩個朝廷了。

“答不答應沒關系,反正提出停戰救災的是他們,我們響應他們的提議,他們又拒絕,那也還是他們啊。百姓到時會看到,朝廷是多麽的沒誠意。而我們呢,會拿出實際行動來,立即組織船只人手和救災物資趕往江西湖南災區救援。”

這是先斬後奏了。

朝廷許不許,張超都已經決心要把江西湖南吞並了。

從軍事地理的角度上來說,想在江南立足,那麽有一個先決條件,守江必守淮。東南的防禦格局,就是以長江和淮河為依托的多層次防禦體系。

南北對抗,南方主要依托長江和淮河。淮河與長江相表裏,發揮著雙重的屏障作用。經營淮河,還兼有防守和主動進攻的雙重意義。歷代保據江南者,對於淮河和長江的這種唇齒相依的關系,都非常清楚,守江必守淮,更是南朝各代的共識。

在長江下遊易渡之處有二,一是采石渡,二是瓜洲渡,分處建康的上下遊。在這兩處渡口的南岸,分別有京口和采石,北岸分別有廣陵和歷陽。這都向來是置重兵把守的。

而在淮河一線,同樣有軍事重鎮,主要是扼守淮河支流與淮河的交匯口。

在淮西,主要是鐘離和壽春,在淮東則主要是山陽和盱眙。壽春正對潁口,擋潁河和淮河上遊來敵,鐘離正對渦口,擋渦河之沖。

淮河下遊主要支流是泗水。

古代泗水自山東南流,在淮安附近入淮河。而淮泗水路,又自古為南北水運交通要道,山陽和盱眙控制著泗水方向的來路,在這個方向,若采取積極態勢,還可以經營徐州以圖黃淮,實力強盛時可前出淮北進取中原。

一般南朝如果丟淮河一線,則也就差不多要完蛋了。

當然,要想保守南方,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就是得控制長江中上遊的荊襄陽和巴蜀。尤其是荊襄,荊襄若有失,南方朝廷同樣守不住。

因為荊襄處於長江中上遊,天生的戰略優勢。

正因此,張超此前才會奪取江南道後,立即趁水災全軍出動,先奪淮南,然後又出兵攻江西。

哪怕襄陽拿不了,起碼也得把荊州給奪下來。

這是大的戰略要點,拿下淮南後,若再拿下江西湖南奪得荊州,則再不懼朝廷的反攻了。

江淮、荊襄,這是南方朝廷必須得奪取的兩大立命之根基之地。

這就如同立都關中的朝廷,必須緊緊牢握巴蜀和山南這兩大立命根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