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 除輔政大臣(第2/3頁)

從這些本身就曾經當過兵打過仗的人中,招募出三萬士兵。

然後從講武堂和北衙禁軍中抽調一批畢業軍官和要下放鍛煉的軍官,組建一支遠征開拓軍團。

這樣一來,涉及到的調動就要少些。

“裝備、糧草這些,衛尉寺都有現成的,裝備幾萬人的武備隨時足夠。”

“那這些人到了山北,算是府兵嗎?”

其實李超認為常備兵更好些,府兵畢竟是農兵性質。如今大唐是南衙府兵,北衙禁軍。禁軍是常備軍,但數量少,府兵是農兵,數量多。

“可以把這三萬兵編為府兵,以一千人為一個折沖府,編為三十個折沖府,分駐山北五鎮,以五千為遊騎兵,在五鎮之間巡邏。給他們分田授地吧,免入京番上宿衛,但分為五番。”

五番,意味著府兵們一個軍府分成五班,一班當值兩個月。十個月就是一輪,當值時集合駐防受訓。其余的兵則在家種田,農閑時也要進行集訓,遇戰時則不當值的也要受召集結。

不過免去入京番上,確實減輕了許多負擔。從西域到漢京,哪怕一年只要當值一個月,可這路上估計就得花上三個月時間了。

“只怕未必有多少人願意應募!”承乾說道,西域太遠,去那當府兵有什麽好處呢。

“多分些田,給筆安家費,朝廷給他們發一套裝備,不用自備。”

李超提出一個很優惠的條件,在府兵制出來後,府兵一直是比較優越的一種群體,一來是因為能夠均田,而且一般是優先均給府兵的,二來他們的田不納租庸調。再就是當兵打仗還有機會搶劫戰利品,並且容易立功升官獲勛得田等。

對於許多寒門地主普通百姓來說,這也算是他們唯一能夠有機會進入仕途的辦法了。

不過如今科舉制度出來,再加上新的官吏制度,讓普通百姓也很容易為吏當官。甚至新的兩稅下,其實百姓稅已經不重了。

當府兵,已經遠不如過去那般吸引人了。以前要想當府兵,得良民,二來得家裏有錢,三得身體健壯,還得是家裏兄弟多。

一般地主豪強子弟最容易當府兵,一般窮人可當不上,他們連裝備都置辦不起,更沒有從小練武的這種條件。

現在人當兵,都想去當禁軍,禁軍是月薪月糧,是份職業。而府兵,卻已經沒有什麽優厚的地方了。

“也好。”

承乾想了想,最後也同意李超的方案,如今朝廷還是比較有錢的,雖然這些年各種用錢的地方多,但畢竟是國朝之初,吏治還是比較清明的,稅賦也沒有太多貪汙的地方。

朝廷給府兵們分田,又免他們兩稅,現在再給他們置辦一套裝備,他們連裝備也不用自備了,這條件夠好了,朝廷還給他們一筆安家費,確實是待遇不錯。

尤其是招募的對象還包括內遷突厥人、南蠻、俚獠、山夷甚至是放免為良的原奴隸等,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個不錯的全新開始。

而這支西域開拓軍團的士官以講武堂的實習生為主,軍官以禁軍的軍官為主。

第二天。

大唐和羅馬的協議內容刊登在了各家報刊之上,卻並沒有引起什麽波瀾,倒是朝廷的那道西域開拓軍團的招兵令,引起了許多人的興趣,實在是上面開出的條件令人驚訝。

東宮。

楊恭仁拒絕簽字拔款。

“楊相,你不肯簽字總得有個理由吧?”

“新招募三萬兵馬,如此重大之事,卻如此馬虎,某事前毫不知情,更未稟奏陛下,就此要我簽字拔款,不可能。”

承乾神色不善。

李超笑著眼神制止了太子。

“楊相,你應當知道陛下離京之前,已經授予太子監國大權吧,也當知道,太子已經加冠,如今這漢京,可是由太子殿下真正掌事的。”

“楊某身為陛下所授輔政大臣,身受陛下重托,當忠於職守。”楊恭仁寸步不讓。

李超嘆了聲氣,楊恭仁已經老了,老邁昏庸。再不是十幾年前,那個精明的老頭了。

“楊相,你老了,糊塗了,上朝打瞌睡,甚至還流口水,殿下與你議事,你都經常一問三不知。”李超對楊恭仁道。

楊恭仁瞪大眼睛,“文遠,你這話什麽意思?”

李超不理他,轉身對承乾道,“殿下,楊相年老體邁,殿下當體恤老臣。”

承乾會意,“太師所言不假,楊相,自今日起,你回府安養,不必再上朝,也不用再回尚書省理事,安心在家休養吧。若有軍國要事,孤會派人上府問策的。”

“你們?”楊恭仁愣住。

李超和太子,居然就這麽三言兩語要解除他的輔政大臣的權力,甚至連他的宰相之職也剝奪了。

回家休息?那就是讓他靠邊站,不讓他再管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