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氏族志(第2/2頁)

氏族志,氏族指的就是士族。這本氏族志,就是皇帝授意,要對天下的士族重新排個名。氏族志分為姓與族兩部門,天下士族姓氏排名,還有天下士族的家族排名。

負責主修的五位高官裏,除了馬周是寒門出身,其它的四位都是士族出身,高士廉是關東渤海著姓。韋挺為關中郡姓,岑文本南方望族,令狐德芬則是代北右族。

得了皇帝的旨意,他們倒是很用心,動作很快。

他們很快完成了氏族志的草本,並呈奏皇帝。

結果皇帝看過之後,卻是非常不滿意,直接退回來了。

“被陛下退回來了?你們是按什麽標準修的?第一等又是誰呢?”

李超一聽氏族志,馬上心裏有了些底了。

“修書討論之書,高相等提出以北魏以來的士族郡望為標準,因此我們定的第一等是博陵崔氏,以崔幹家族為第一等。”

李超不由的笑了。

“你們把博陵崔氏放在第一等,那把皇族置於何地呢?”李超問。

馬周也不由苦笑,當初他們接到這任務的時候,還只是以後皇帝要按北魏以來的傳統,修一本士族譜序的書,這種書過去是常修的,就是定士族譜序。

晉時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說是讓士族真正鼎盛的開端,到了南北朝時,士族更是達到了頂峰。許多寒門地主也紛紛依附士族,甚至假充士族之名,各種攀附。因此,才會有士族譜序,明定士族,把那些來歷不明,依附、假冒的寒門庶族地主給清出去。

他們以為,這次的氏族志也是這樣呢。

因此定等級的時候,自然是按照郡望來的。

結果就把如今五姓七家領袖的博陵崔氏第為第一等,崔氏為姓之首,博陵崔家的家主崔幹家族則成了第一族。

至於皇家。

皇族是出自隴西李氏,因此排在了第五。

“第五?”李超再次笑了。

堂堂皇家,你給排在了第五。

五姓七家,算是最後一名了。

李超笑著搖頭,“怪不得陛下會退回,你們連陛下的心思都沒弄明白。你認為,陛下為何要弄這本氏族志,難道就是為了給崔鄭捧起來?”

馬周捏著自己的胡子,也是無奈。

“三郎為我分析分析!”

李超望著馬周,“你先說下你現在的想法。”

“我覺得陛下修氏族志的本意,是為了抑制士族,尤其是關東士族!”

“錯錯錯!”李超連說了三個錯字,“你大錯特錯矣。如果你按著現在這想法再修氏族志,回頭肯定還要被陛下退回的。”

“為何?”

“因為你們到現在都還沒有弄明白陛下修氏族志的真正本意!”

馬周這下茫然不解了。

“你得先跳出氏族志本身,先看看陛下提出修此氏族志的環境。陛下是在什麽時候提出來的?為什麽早不修晚不修,要在這個時候修?”

李超見馬周不說話,便直說道,“武德時朝廷沒說修氏族志,貞觀前三年也沒說修,陛下此時卻說修氏族志?眼下是什麽時候?武德四年底,剛剛經歷了漢京之亂後沒多久。”

“而且今年朝廷剛舉行了科舉改革之後的,第一次科舉縣試,錄取了五萬名秀才。”

“還有一件事情,朝廷今年還平定了嶺南兩次地方豪強做亂,改羈糜為直轄。再又有,湖南梅州蠻叛亂,朝廷大軍入湖南……”

……

“現在,你結合這些事情,再想一想,氏族志這個時候修是不是與這些事情有關聯?”

馬周似乎頓悟。

漢京之亂,大批關隴舊閥和關東士族受到牽連。科舉考試,也更是完全打破了士族的壟斷,大量的寒門地主階層正在靠著科舉入仕,嶺南、湖南等發生的事情,也表明著舊地方豪強在沒落。

“文遠,陛下是要重新調整士族?”

李超笑著道,“陛下可不止是要調整士族,他是要全面調整整個大唐的新舊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