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叛逆的太子(第2/2頁)

李世民愕然,然後搖頭,“這孩子,朕不過是沒答應他西運河的提議,他就跟我耍這脾氣。”

……

嶺南,廣西。

欽州城下,寧長真和馮暄正在爭吵。

馮暄本來從姜州城下隨寧長真來欽州奪回寧家老巢,豈料自己老巢羅州反被李超又給奪了。

兩人趕到欽州城下,本以為奪回欽州會很容易。

結果明明城中唐軍才千余人,可李超卻憑城而守,又以一支艦隊停泊欽江中協防,硬是讓他們束手無策,幾次進攻都失敗了。

唐軍城頭和船上的火炮最是讓人討厭,每次他們遠遠集結的時候,唐軍就開始發炮,雖說炮打的不遠,也沒什麽準頭,可那聲勢卻最嚇人,對於軍陣也最有威懾力。

“夜襲吧!”

寧長真紅著眼睛,很疲憊的道。

妻兒子女已經落入唐人手中,聽說還被送往了海對面的崖州。現在這欽州也攻不下,他寧長真一下子成喪家之犬了。

“報,有大股兵馬趕來。”

“哪來的?”

“自東而來!”

寧長真和馮暄面面相覷,自東而來,難道是陳龍樹?

“擂鼓,迎敵!”

隆隆的鼓聲中,叛軍列陣調頭迎敵。

一軍緩緩到來。

旌旗如海,長槍如林。

一箭之遙,兵馬停止前進。

一員大將策馬從陣中出來。

“汝等可識得吾乎!”

一聲大喝,有若洪鐘。

“馮帥!”

無數驚嘆聲響起,叛軍中許多人認出了他。

馮盎,嶺南酋帥之中,最有名者,實力最強者,三大家族中馮氏的族長。

馮暄站在陣前,怔怔的看著這個兄弟。

他敗了,也成了棄子。

他想起當年,陳智佛起兵攻廣州,當時祖母冼太夫人讓他率兵去打陳智佛。馮暄當時是支持陳智佛的,他統兵之後故意拖延,結果也是這位兄弟帶著太夫人的手令來到軍中,一句話就奪了他的軍權,並將他關入獄中。

本來馮家家主之位是他的,就因那次事後他失去了繼承之位。

寧長真臉色灰敗,他扭頭看著馮暄。

馮暄怔怔出神。

“爾等還不速速棄械投降,迷途知返,猶未晚也,莫要一錯到底。”

馮盎高聲喝令。

馮暄和寧長真還在那出神,可已經有人放下了兵器。

更多的人棄械了。

許多俚獠酋長們看到馮盎出現,並站在了唐軍一邊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全無鬥志了。這次起兵,他們響應寧長真和馮暄,也是因為他們宣稱這次是整個嶺南反唐,要保全嶺南人的利益。

欽州城頭上。

馮盎一來,李超就跟張仲堅上了城樓,舉著千裏鏡觀看著。

“馮盎果然還是不敢反!”張仲堅有些失望,馮盎如此一方豪強,結果連反都不敢,只敢做些小動作,結果大唐一發威,他立馬就成縮頭烏龜了。

李超卻是笑笑。

“馮盎露面幾句話,就能讓寧長真和馮暄的叛軍棄械,還是說明他這個南越王有幾分本事的。”

“確實,一句話,叛軍齊解甲,厲害。”

李超卻只是冷笑,馮盎這種人,搖擺不定,一心還想著割據地方,可又不敢來硬的。只搞這些小動作,純粹是找死。

歷史上,他這樣做確實成功了,嶺南叛亂,馮盎一直按兵不動,甚至當朝廷要求馮盎支援陳龍樹的時候,他還百般找借口拖延,讓陳龍樹損失慘重。

若不是當時朝廷有北方的突厥威脅,李世民早就要發大兵征討嶺南了。後來魏征勸諫,李世民也就忍了,最終還是默認了維持嶺南的世族割據的現狀,繼續行羈糜之策,馮暄等人這才投降。

投降之後,馮暄依然當他的羅州刺史。

“打開城門,請馮盎與馮暄、寧長真、龐孝恭、周孝諫等入城。”李超下令。

叛軍已經全部投降,馮暄和寧長真黑著臉一言不發的站在馮盎面前。

“委屈幾位了,來人,把他們綁了。”馮盎一揮手,親兵上來,把寧馮龐周四將給五花大綁起來。

欽州城門大開,一員唐將出來,傳達了李超的命令。

望著空洞洞的城門,馮盎猶豫了片刻,最後翻身上馬,“大軍在城外等候,某入城面見越王。”

被反剪雙臂,五花大綁的寧長真冷笑道,“馮帥就不怕李超在城中埋伏了刀斧手,等你一入城,就來個亂刀齊下?”

馮盎搖頭。

“事已如此,我們沒別的選擇,而且我相信李超也不敢這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