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太子的野心(第2/2頁)

“老師做的事情總是那麽超人一步。”承乾道,全面改革科舉,原來的科舉,說是取士其實錄取不了幾人,更多的是靠名聲靠出身。但李超現在卻要讓科舉真正成為朝廷的取士之源。

配上此前改革的官吏制度,可以說國家的士階層已經在全面變化。現在李超又在讓農、工、商發生巨大改變,處處充滿著變革。

“一潭死水,就會腐敗。而保持流動,則成為活水不腐。階層的固化,並沒有什麽好處。不論農民還是工商,都能通過科舉入仕,成為官吏。也能夠通過努力賺錢,提升生活品質。還可以從軍訓練征戰殺敵立功,成為軍官。總之,就是得給大家上升的通道。”

“讀書人就算考不上科舉,還可以考吏員,當上吏員,如果做的好,也一樣能升為官。甚至朝廷的國子監等學校,裏面培養的學生出來也可以為官為吏,國家的取士制度也變的多樣化,選出來的人才也不再是單一的。”

承乾問李超,“那朝廷的分封制度好嗎?會不會有損朝廷集權?會不會將來中央與四邊封臣們起沖突,形成諸侯與中央對抗?甚至如漢晉時的諸侯之亂?”

“當然不會。”李超笑道。“大唐的分封與漢晉時的分封完全不同。一來,大唐的封臣遠沒有漢晉時諸侯的權大,二來,大唐的封地都在邊疆之上,遠離中原。在大唐的分封制度下,封臣代代推恩,封地會越來越小,難以形成與朝廷對抗的實力。同時呢,這些勛戚貴族們封地在邊疆,必然要努力發展自己的封地,要守護好自己的封地,他們就會全力的經營領地,甚至是開拓邊疆,這就能為朝廷屏藩,甚至為朝廷開拓周邊,同化那些蠻夷。”

“所以說,我們大唐的分封制度有百利而無一害,封地發展越好,邊疆越安全,而且朝廷還能增收許多稅賦。”

“老師,如今父皇在京,我也不再監國,但卻無法靜下心來讀書。我想做些事情,可不知道要做什麽。老師能夠指點一二嗎?”承乾問。

當過幾次監國之後,承乾也挺喜歡朝政。雖然多數時間裏,他只是聽政,並不真正處置,但他喜歡這種感覺。可如今皇帝重新臨朝,不再稱病不視事了。

李超看著還顯得稚嫩的承乾,這是個有上進心的孩子。

“殿下上次提出的糧食統購以及倉儲條略就很不錯,民以食為天,糧食不僅是種商品,還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朝廷必須得保證糧食安全。因此糧食不能以普通商品對待,朝廷當對糧食有更全面更宏觀的調控。”

“比如說?”承乾很有興致的追問。

“比如說,根據糧食生產的能力,和糧食的需求,以及運輸問題,我們可以把全國劃分為幾個糧區。比如說關中、朔方、綏遠、隴右、河西、西域這六個地區,其中隴右的河湟河谷是產糧區,關中的平原是產糧區,朔方的西套平原是產糧區,綏遠的前後套也是重要產糧區。”

“但如果殿下仔細的統籌一下,就會發現,潼關以西地區對朝廷很重要,那裏駐紮著許多兵馬,人口也不少。但是總體的糧食產量支是偏低的,因此正常情況下,他們自給都才勉強。過去京師在關中長安時,甚至長安還得從關東地區輸入幾百萬石糧食,運輸耗費巨大。”

“所以針對這個實情,那麽朝廷就可以做一個宏觀調控,宣布關中等六個地區的糧食,不得販運到關東來,也不得販運到境內草原去。這六個地區統籌為一個糧區,他們產的糧食,六個地區內調節,供應本身。”

“六區內的駐軍,也由他們供應,豐年之時有剩余糧食,則以保護價購入存儲於各倉儲之中。朝廷至少要保證官倉裏起碼有三年之積,這樣一旦有災,或者有戰事,也能馬上有糧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