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章 李太尉(第2/3頁)

如果突厥人願意內附,最後的辦法,就是內遷,但不能簡單的安置。要把這些胡族打散,分開安置,最好是分的越散越好,尤其是不能再讓他們原來的首領頭人們來統領他們,也不能讓這些人成為國中之國的法外之民。

要內遷,就得拆分安置,就得完全控制掌控他們。要不然,就幹脆不要內遷,直接就把他們留在塞外,隨便給他們在塞外指一塊地,讓他們在那放牧就好。

這樣做,遠不如內遷,但省心省力,也還有些好處的。起碼,在這些內附部族實力還不強的時候,他們還是能聽從大唐的驅使,能夠成為大唐的一條忠心的看門狗的。也許哪天,這狗強壯了,就成了狼了,但畢竟是在門外,也不會有多大危險。

總比弄到家裏養,養到最後成了養不熟的白眼狼,反咬主人一口的好。

兩個辦法,各有各的好。

長遠來看,當然是內遷這種好,但這種操作起來困難一點,那些胡人也不太願意真正的內遷,不過若是朝廷堅持,相信也會有部份突厥人最終願意接受的。

只要給那些貴族頭人們在京城好吃好喝的養著,給個散官閑職,他們多數也會同意的。至於那些牧民,可以給他們安排到各個朝廷的牧馬場去,讓他們去為朝廷養馬。這樣一來,既打散分開了他們,也還人盡其才。

至於不願意的人,那就可以給他們在草原上劃塊地,讓他們做大唐的看門犬好了。反正草原上的地,也不是大唐的,大唐隨便劃,能不能守的住,也還得這些突厥人自己的本事。

李世民對魏征有些失望。

他覺得對魏征使用上有些不當。

魏征經常給宰相們挑刺,甚至挑他李世民的刺,李世民倒能聽進去,覺得有時候朝廷就需要這樣一個唱反調的人。

可現在把魏征放到了尚書省左丞的位置上,這是一個處理庶政的重要位置,在尚書左右仆射空缺之後,雖然尚書省地位大降,但尚書省依然是統領六部的一個重要中樞。

魏征似乎在處理政務這方面,經驗有些不足啊。

哪怕是長孫無忌,在關於郁射設他部落的安置問題上,也是和李超保持一致的。應當盡量把郁射設的人,從漠南內遷,想辦法把這些人化整為零,這樣朝廷就能徹底的吸收這些人。

李世民把李超的奏章拿了出來,裏面是關於豐州之戰的奏報,還有他對郁射設所部的安置方案。

“臣贊同李相之策!應當將他們內遷,分散安置,不能留給統葉護。”

房玄齡道。

“臣附議。”杜如晦也贊同。

長孫無忌、宇文士及、楊恭仁、高士廉幾位宰相紛紛表態贊同,連同崔幹、馬周等,也全都附議。

殿中,魏征有點尷尬。

好在李世民並沒有說他的意思。

李世民坐在禦席上,面對著一眾宰相重臣們。

“朕執掌大唐也已經兩年,如今年齡也即將到而立之年。十六歲太原起義兵,馬上征戰十余年,如今馬上治天下也有幾年,朕有很多感悟。”

“馬上打天下難,馬下治天下更難。幸虧朕有諸多功臣元佐,一直為朕的左膀右臂,支持著朕一路前行。朕的太子聰明睿智,可還年幼。檢校中書令、太子太師李超對朕來說,更是功不可沒。”

“朕非常信任他,就好像信任朕的太子一樣。但朕最近時常接到密折,說朕太過信任李超,說李超權力過高,一人身兼數個朝廷要職,與制不合。說朕對李超寵信太過!”

“還有人上奏,說李超心懷不軌,懷有二心!”

李世民聲音提高了幾度。

“在朕看來,這是外人在離間我們君臣的親近,是前朝離間新朝,這,不是順應新朝,這是有人在故意使壞。朕,絕不認同這些密折上所說的話。”

殿中一陣沉默。

事先,誰也料不到,皇帝會在今天,在這個場合,當眾說出這麽一番話來。

關於李超,確實有許多流言蜚語。

主要還是李超的權柄過大,功勞過高,尤其是李超文武雙全,名望極高,兼之李家這幾年發展極快,財富增加的非常快。

於是,有的人確實是為朝廷為皇帝考慮,而有的人則只是單純的出於妒忌。

各種各樣的奏折,許許多多說李超的壞話,在李世民的禦書房裏,都堆滿了好幾口大箱子。

李世民對於這些奏折一直沒有回應,於是更多的奏折呈進來。

還有許多人都在等著看風向。

李世民知道,自己必須要表一個態了。

李超的權柄確實很大,他對李超也確實一直倚重,雖然他也開始有所顧忌這方面,但現在,他依然離不開李超,他也不相信李超已經對他有什麽二心。

君臣幾年前相識相知,一起走過來,李超助他成就帝業,也曾拼死救駕,他不會無緣無故的去猜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