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九等戶稅(第2/2頁)

由白丁充任的一至五品職事官的防閣,六至九品職事官的庶仆,州縣官的白直、執衣,鎮戍官的仗身,親王府的士力,公主、郡主、縣主的邑士等等。

還有不入普通戶籍的工匠、樂工等,他們承擔的色役如樂工、獸醫、騸馬、調馬、辟頭、栽接等。

因為充任色役就能免正役,而色役其實又是可以納資代課的,因此大量的人都投充色役而求免正役,反正如果能充色役,不過是每年交點錢就能代課。

“陛下,大唐如今光是地方的白直一項,就損失了十萬丁男啊。”

色役有番,跟府兵上番一樣,也是輪流上番的,而且還能以資代課。

“可各色役,也不能少啊。”

李世民道,比如說親王們仍帳內親事,宰相和三品以上大臣,也有帳內親事,五品以上職事官還有防閣,六到九品職事官還有庶仆等,其實不論帳內還是親事,防閣還是庶仆,或者是白直、執衣等等名目,都是官僚勛戚們按品級享受的一種待遇,有朝廷配給他們這些人服侍他們。

這就好比後世上了級別的官員,會有警衛員、司機、秘書、保姆這些一樣。大唐的官員,也一樣按品級,享受一定數量的護衛雜役。這些護衛雜役不用他們付錢,朝廷也不用出錢,都是直接作為一種色役,征召的人服役,服這些色役,有個好處就是能免正役等。

而大唐的稅收制度,又是以丁為基本,因此免了正役,其實就是那一家人都不用股正役雜徭了。

李超一直覺得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只是適合南北分裂時期的形勢,一旦天下一統,這個制度就已經不合適了。

“陛下,臣以為應當取消色役。”

“取消色役?”李世民驚住,這色役可不是大唐首創,那是在南北朝後期時就開始有的。近百年來一直傳下來,都是如此。

“許多豪強大戶都籍借色役而逃避正役雜徭,朝廷每年損失的課丁數量相當巨大。臣以為,不如改色役為戶稅,將天下百姓戶等分為九等,按戶等納一筆戶稅錢。這筆錢征收上來之後,用於發放官員俸料,以及衙門公用錢。原來的公廨錢放貸,就此罷除,此外,原來各官員的雜役等,不再配給,而是直接在俸料裏發一筆錢,官員可以選擇自己雇傭雜役。”

“戶分九等,這此前已有之,原是義倉征糧。現在直接把這九等戶制用於戶稅征收標準,當是極為便捷。”李超道。

戶稅也是在唐中期後才開始征收的,算是租庸制崩潰的補救措施之一。

李超現在準備提前征收,以解決許多豪強們借色役來逃避正役的漏洞。

“戶稅怎麽征?”

“比如說,上上等,每戶征五千,下下等每戶征五百。”

李超這樣的豪門,一戶一年才征五貫錢,這對李家來說,真真是九牛一毛。而普通百姓之家,一年稅五百錢,卻不算少。朝廷不分課戶和免課戶,不論官員商賈,所有人都按九等分戶,以家庭田畝宅屋財產等為準,劃分戶等。

戶稅所有的人都要交,以後交戶稅,而取消色役。

官員們本該享有的雜役等,由朝廷直接按原來的役丁數折錢,計算入俸祿裏面。此外,原衙門的公廨錢放貸,也取締罷除,辦公經費,由戶稅中劃拔各衙門。

“陛下,如此一來,朝廷能增加百萬課丁,還能增加大筆的戶稅收入。”

李世民聽了動容,增加百萬課丁,那就等於開辟了新稅源,增加百萬丁男向朝廷納稅,一年增加數百萬石的皇糧以及大量的絹麻等收入。

更何況,課丁增加了,朝廷的兵源也更廣了。

“朝廷現在有五百余萬戶人口,平均一戶戶稅千余錢,那麽一年就能新增五百余萬貫戶稅收入,更何況,朝廷還將增加百萬課丁,這裏面一年又是數百萬貫收入,僅這兩項,一年能增加一千余萬貫財政收入。”李超跟李世民算了筆賬,聽的李世民眼睛瞪的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