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太子監國,李超輔政(第2/3頁)

“那李超手裏的股份是值六百萬,還是值一千八百萬?”

“這個不能簡單的論的,真要算,其實四海公司是由老師一直掌控著的,而四海公司,不是簡單的一千萬兩千萬貫錢這麽算價值的,他有更高的價值。”

李世民長嘆一聲。

他突然不想說話。

他貴為天子,卻還整天為錢而操心,可李超都富可敵國了。

“父皇,我聽老師說,突厥要和我們打仗了!”

李世民皺了皺眉頭,“李超真這麽說的,還說了什麽?”

“老師說,舅父這次犯了一個大錯,機關算盡,結果卻一步錯而悔了全盤棋。老師說,郁射設必定會去投統葉護,而突利現在也肯定已經投統葉護去了。舅舅奪了後套,但卻讓整個突厥東西部都歸到了統葉護的統領之下。大好局面一朝盡失,說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嚴重的後果,我們不得不在一個我們並不想打,也沒準備好的時間裏,去打一場大仗。”

李世民聽完之後,沉吟了一會,然後長嘆了一聲氣。

長孫無忌的捷報是今天來的,接到捷報的時候,他一開始還真是高興了一會,但頂多高興了一刻鐘,然後他就想到了突厥,想到了突利、統葉護,想到了一個不願意去想,但已必定局的可怕局面。

大唐本來想在幕後挑撥操縱著突厥人內亂大戰,結果一不小心,卻讓統葉護東進,把東部突厥諸部都收歸麾下了。

“李超的大局觀還是這麽的準,什麽都瞞不過他。可嘆這次無忌真是失了手,夷男和突厥漠北三設爭贏了,結果卻讓統葉護摘了桃子。無忌的出手,又正好逼的突利他們倒向了統葉護。這難道是天意?”

年輕的太子卻不以為然的道,“是舅舅太想立功,也是舅舅獨擋一面能力的不足。在一個關鍵的時候,他做了一個錯誤的判斷。”

“錯誤,一個致命的錯誤啊。”李世民身經百戰,早已經推算出了後面的局勢。突利肯定投統葉護,而統葉護也必然南下。

統葉護起碼會提出要收走前套和後套地區。

而就算是這樣的要求,李世民也根本不可能答應。

不答應,就得戰。

“太子,如果讓你來做決定,現在的局勢,你選擇怎麽做?”李世民突然問太子。

“唯有一戰!”

聽到太子這個回答,李世民很欣慰,可又很擔憂。

“可北方的大災還剛過去,我們元氣大傷。這個時侯,我們的實力並不足以跟剛統一起來的突厥決戰。尤其是陰山之下,那裏是大草原,眼下又是秋高馬肥之際,天時地利,都對突厥有利。”

作為皇帝,必須得對自己的朝廷實力有一個清醒的認知,盲目的自信,那叫自負。

統葉護起碼能動員四十萬騎兵,而大唐卻難以迅速動員四十萬府兵。就算動員的起,現在的情況,也承擔不起後勤供應。

再說了,在河套這樣的平原地形,跟幾十萬突厥鐵騎決戰,這是腦子進水的人才會想的到的事情。

“父皇,我們可以誘敵深入,預先選好戰場,在我們選好的戰場和突厥人交戰。”

“誘敵深入?深入到哪?”李世民追問。

“最好是能誘他們深入到長城以內。”

“長城以內。”李世民眉頭皺的更緊了,現在大唐的北方邊界已經推到了陰山一線,如果要誘突厥人到長城以內,把決戰之地選在長城以內地區,這可是有相當遙遠的距離。最重要的是,長城可是北方的屏障,如果主動放棄長城關防,放幾十萬突厥騎兵進來後,還能控制的住局勢,能把突厥人擊敗並趕回長城之外嗎?

可千萬不能一不小心,弄巧成拙,變成了引狼入室,那可就悔之不急了。

“這個想法,是李超的?”

承乾很大方的點頭,“父皇,我覺得如今,只有請老師掛帥,才有可能轉危為安。老師一聽說河套大捷的消息,立馬就罵起了舅舅,他對北方局勢之了解,無人可及。況且,老師還是位長勝將軍,帶兵打仗,可是從未曾有過一敗,還最擅長以少勝多,以弱勝強,有他出馬,包準馬到成功,旗開得勝!”

李世民並不意外承乾推薦李超掛帥,其實他之前第一個想到的也是李超。

然後才想到李靖、李績、秦瓊、尉遲恭等將領。

“其實朕想禦駕親征!”李世民對兒子說道。

“兒臣反對。”不料,承乾毫不猶豫的反對了他的想法。

“你覺得李超帶兵打仗的本事比朕更強?”李世民不滿意兒子胳膊肘往外拐,是真有點生氣。他十六歲起兵,李超那個時候還在當個小沙彌呢。

“陛下是皇帝,一國之君,而不是將帥,統兵征戰,不應當是你做的。就好比兒臣是太子,就不適合參與一家商行經營一樣。兒臣都能明白的道理,陛下不應當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