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家祭(第2/2頁)

這樣的感激他們並不想有。

“貞觀元年,流年不利啊,明年大家能挺過去嗎?”老爹問。

“肯定能的,其實明年的災情雖然可能比今年還重,但最關鍵的反而是今年。今年冬天沒餓死多少人,那明年就更餓不死人了。朝廷這麽多舉措,災區的救治措施很到位。如今災區的人已經很少了,青壯又大都集中起來以工代賑,局面不會亂。救濟起來,也會更加容易的。”

“這就好,這就好啊。說來,也真是萬分難得,這麽大的災,餓死的人卻非常少。若是以往,百裏無雞鳴,千裏無人煙,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李超點了下頭,這次的事情也算是給了大唐君臣們一個教訓,雖然大唐擊敗了一路路反王,統一了天下,但在老天爺的天災面前,卻顯得很無力。

這次災荒,也徹底的讓君臣們看清楚了大唐的底細。

空虛無比的家底,如果朝廷存儲多些,那麽這樣的災荒,就不會讓朝廷這麽的措手不及。同時,也是這次的災情之重,讓朝廷意識到了遷都的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如今宰相們已經在商議,加緊營建新都,同時待災後,要在天下各道,尤其是長江黃河淮河以及大運河沿線,建立大型轉運糧倉、存儲糧倉,而且地方上也要把義倉和社倉規範化,正式化,讓倉中有糧,同時還要做到一旦地方再有災情,這些重要交通線上的糧倉,就能立即轉運糧食,開倉放糧。

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一些地方性小面積災害,也一樣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性,關鍵就在於糧食調配不力,加上一有災,糧商富戶們就囤糧,反而加劇糧荒饑荒。

現在宰相們就在商議,要出台一道法規,規定在遇災荒之後,地方上救濟的一套緊急救援制度,可以免於層層上報等待批復,以浪費時間。同時,這個法規裏,還包含一條特別規定,就是當地方遇大災之後,對於糧食市場的全面控制,比如官府征購糧食,糧價限價,定量供給等等,有了這些具體的章程之後,就能大大降低災害的危害性。

回到府中。

七娘和崔鶯鶯她們一群女人,早就準備好了在家祠祭祀的祭品。

家裏的祭品準備的更加的豐盛,整頭牛整只豬整個羊,還有整雞整鴨整鵝以及好幾條大魚。就差整幾只駱駝、黑熊什麽的了,但駝峰、熊掌還真有。

皇家祭祀估計都也就這樣了。

對於如此豐富的祭品,李超倒沒什麽意見。

中國人向來重視這些,哪怕家裏窮的揭不開鍋了,可如果父母去世,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借錢買副好棺木,然後還得請來吹鼓,要擺席,請四鄰鄉親、親戚朋友等過來的。

可以說,白喜事和紅喜事一樣的重要。

祭祖,也一樣的很神聖隆重。

皇帝會修太廟,一般大戶人家也修家祠,地方上的土豪們也要全族集資修個宗祠。而一般人家,再窮,也會弄塊地方,弄個供桌,擺上家裏的祖先牌位。

不論貧富,家裏的祖先牌位都只供五代,最早的一位祖先,然後就是新去世的四代祖先,中間的則不放。每過一代,則把前一位撤下,添一位上去。

現在李家供的,就是老爹這家族的開基公老祖宗,然後是李老槍的父、祖、曾祖、高祖,然後再往上就是鼻祖,至於高祖往上的天祖、列祖、太祖、遠祖這些,不在供桌上。

屍位素餐的,只有那五位。

當然,若是有一天老爹也掛了,那麽李超就會把老爹的牌位放上去,然後把老爹的高祖牌位撤下來。這樣,就一直是五代。

祭品雖是女人們準備的,但祖祠她們卻是不能進的,就好比老爹給李家修的族譜,上面女人們就連名字都沒資格留下,只記錄一個某某氏。比如崔鶯鶯,上面只寫著武德四年,清河崔氏鄭州房第五房崔氏嫡女下嫁雲雲。

後來李超看了,覺得這樣不好。跟老爹商議了許久,才又新修了一個族譜,在上面也把崔鶯鶯的名字排行等信息也錄上去了,剛出生的夏花娘也錄上了族譜。

只不過家祠裏她們依然不能進。

去年祭祀的只有李超和老爹,今年則多了好些人。

李超的小兄弟,還有李超的五子二女。

崔鶯鶯抱著兒子,跟著李超的身後,很是緊張。按規矩,女人不能進家祠,但李超讓崔鶯鶯她們抱著兒女祭祀祖先,得以也進來。

進入家祠,她們覺得萬分榮幸,神聖的不得了。

倒是幾個小家夥,一個個好奇的東張西望。

老爹帶著大家跪下,對著列祖列宗的牌位先上香,跪拜。

“感謝列祖列宗保佑,過去一年,李家平平安安,而且開枝散葉,新添一子五孫二孫女,長孫超妻和妾也又有孕在身,咱們李家終於又是枝繁葉茂、人丁興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