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皇帝也得交手續費(第2/3頁)

“哦,李記還主動向朝廷納稅?那他們納的是多少?”

“嗯,是三十稅一的稅。”

“三十稅一?怎麽個說法?”李世民有些意外和好奇,居然主動報稅。大唐對於商人們的稅很少,一般就是行稅、住稅,通過有些關卡時,還要收點關稅。

不過不過是坐稅的住稅還是行商的過稅,都不高。

住稅是絕沒有三十稅一的,而且這個三十稅一的依據是什麽?

“他們是按自己的營業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報稅納稅的。”

營業收入李世民還是理解的,好比一個商鋪專賣包子,一個包子賣一文錢,店裏一天賣了一千個包子,那這店裏如果沒有其它營業業務,那他的營業收入就應當是一千文錢。要是按這個營業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報稅,那這店應繳的稅就是三十三文多點。

如果這店裏賣四個包子賺一個,那店裏一天的營業利潤是二百五十文。扣掉繳的稅三十三文,還賺二百二十七文。

李世民現在很好奇這李記錢莊納稅多少。

“他們納稅多少?”

而且,這錢莊又是怎麽計算營業收入的,比如今天這筆錢,究竟是只記他們收了六千貫手續費,還是說要把鑄幣的那些錢也算收入呢?

“上月是三千多貫。”

三千多貫,李世民心算了一下,三十稅一,豈不是說他們上月營收至少十萬貫左右?十萬貫的營收,那利潤又有多少?

這個不好算,營業利率一般是商人的機密。

但李世民估計起碼也有兩三成吧,若是這麽算,那一個月豈不是有兩三萬貫。

不過也許利潤更高,畢竟就如剛才這單,直接就賺了六千貫,李世民覺得他們的成本絕對不會有四五千貫。

這麽想想,李世民心裏又不平衡了。

一個錢莊居然如此賺錢。

“交錢!”

戶部的官員站在一邊等候了許久,終於等來了李世民的回話。

留下了六千貫,李世民帶著人押著價值五十九萬四千貫的金銀絹錢走了。

一出錢莊,李世民就忍不住召來戶部和少府的官員詢問。

“你們說,朝廷也辦一個錢莊,如何?”

辦錢莊太賺錢了,李世民覺得朝廷也應當賺這個錢。

“陛下,這與民爭利……”戶部官員的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已經目帶殺氣的瞪了過去。什麽叫與民爭利?朝廷又不是只許自己經營錢莊,原來的錢莊還可以照歸經營嘛。

少府的官員很能理會皇帝的心情,其實剛才他也為錢莊的搶錢本事而心驚。那批金銀幣,錢莊就賺了近三萬貫。還有匯兌一下,又賺了六千。

搶錢啊。

與其它別人來搶,不如去搶別人。

“陛下,臣覺得辦錢莊是個好事。此事可以交由少府監來負責,在天下各大大城設立錢莊分號,經營存貸業務,甚至也可以經營匯兌業務。而且還可以把錢莊吸引進來的儲戶存款,把那些銅錢拿到鑄幣局重鑄,每重鑄一枚銅錢,我們能獲利不少呢。若是能再吸引百姓把手裏的金銀也拿到錢莊兌換,我們再把金銀送去鑄幣局鑄成金銀幣,每鑄一枚,至少半成的利潤啊。鑄的越多,朝廷的鑄幣收益就越多。”

李世民點頭,是啊,以前鑄銅錢還虧本,一年還鑄不了多少。現在有了新式鑄幣技術,不但鑄的快鑄的多,還鑄越多賺越多呢。

至於與民爭利什麽的,李世民覺得可以無視。

李超可以開錢莊,賺大錢,他堂堂大唐天子為什麽開不得?大唐朝廷為什麽開不得?

既然戶部官員說什麽與民爭利,那就讓少府監來負責開這個錢莊。

至於啟動的本錢,就用這六十萬貫,不,是五十九萬四千貫。

一想到一下子就了六千貫手續費,李世民就有些肉疼。但轉而想到這五十九萬四千貫,又是李超只用了半個月時間就幫他賺到的,李世民又無法恨李超了。

這個李超,真是讓人又愛又恨啊。

“等錢莊建好了,到時京中官員的俸錢,直接由錢莊代發,讓官員們到錢莊卻領錢。”李世民都有些迫不急待了,甚至想好了為自家錢莊爭取客戶的一個辦法。

大唐京官以祿米為主,但也發俸錢,還有不少的補貼錢,李世民打算以後這些錢不直接發,而是改由存到錢莊裏,由錢莊代發。

“錢莊名字,就叫大唐錢莊。”

“這名字好,一聽就值得依賴,可以依靠。”少府官員連忙拍著李超的馬屁。

李世民撫著短須點頭,“對了,既然李記錢莊都主動上繳營收三十分之一為納稅,那麽大唐錢莊也得一樣納稅,也是營收的三十分之一,記住,不得偷稅漏稅。”

少府官員愣神。

自己家的錢莊還要納稅?

不過看皇帝的鄭重樣子,好像不是開玩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