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一門三公(第2/3頁)

現在太子給大家封這麽多貴族封號,其中就有一項,實封貴族多是世襲罔替,能夠代代承襲的,那些永業田也不會收回。

而虛封的爵位,也可以降等襲爵,同樣能夠直接由子孫承襲永業田。

總之,反正太子給的好處很多,讓步也不少。貴族們得到的好處也不少,因此便也就不再糾結那點祿米、封戶租賦收入了。

反正對於這些貴族們來說,要賺錢的機會實在太多。

新晉為開國伯的牛見虎五個,年紀輕輕,他們就不在意百戶真封的那點租賦。他們光是給李超做白酒的大區經銷商就賺了不少錢了。

何況,李超剛剛告訴他們,他們的長安肥料廠,居然也有這麽多的分紅。

“其實呢,肥料廠現在口碑已經打起來了,幾千貫的紅利確實不少,但也不算多。我們這個產業,前景無限好。朝廷已經打算明年努力推廣肥料肥田,以提高耕地糧食產量。這是我們的大好機會,我打算今年就不分紅了,咱們把紅利再投入到生產規模的擴大上去,多招人,多收肥,多加工肥,也把銷售區域擴張更大,把肥料賣的更多更好。”

灞上張家溝去年梯田的豐收,可是著實震驚了關中的百姓,連朝廷的官員都驚動了。沒半分,這年頭,你們一畝地多收個一兩鬥,都足以得到官府重視,甚至是批紅掛彩的獎勵,讓你去推廣傳播經驗了,何況還在灞上種出了水稻,還產量如此之高。

簡直是顛覆他們的認知。

就算今年李世民不上台,李淵也一樣會讓朝廷全面推廣肥料。

“哥,我們都聽你的,要不咱們把醉仙樓的紅利也拿來投入肥料廠。”

去年,李超剛弄肥料廠的時候,這幾個家夥可是嫌棄的很。根本不信這東西能有什麽前景錢途。

但現在,事實說話。

“你們舍得投錢是好事,不過我打算建一個種子廠。”

“啥種子廠?”

“就是專門優先種子,麥種、稻種、粟種、豆種啊這些。精選出最上等的種子,然後賣給種地的百姓。”

“這個種子不都是大家自己種糧食成熟後留個種就是嗎?”

“種子可也是門大學問的,種子好,自然就糧食長的好,產量高。”

後世的農民種地,可是很少自己留種的,多是購買種子公司的種。不說別的,就一個雜交水稻,就是相當的了得。一畝地種上一兩千斤稻子,自己留種,可是種不出這樣的雜交高產水稻的。

李超就打算也涉足這行,慢慢來,一點點來。

可以建一個育種基地,培養出更優良的種子,精選出上好的種子,然後出售給農民,讓這莊稼,一開始就更好。

不過這得是個長期項目,得慢慢來。估計錢得投不少,見效不會那麽快。但李超相信,一旦做出來了,那也肯定會非常了得的。

“哥,我們也不懂這些,但我們都聽你們的。要多少錢,直接說,我們都投。”程處默相當豪氣的道。

這幾小子,如今一個個也是身家不菲了。跟著李超,也投了不少項目,錢真沒少賺。

“回去問你們老子,還有沒有閑錢,願不願意跟我一起做糖買賣。”

李超對幾人道。

“做糖買賣?那不是你原來賣給張尹兩家的買賣嗎?”

“他們把這買賣還給我了。”

“哦,這樣啊,算他們識趣。不過既然這買賣都給你們了,那以後自然你們家的,我們怎麽也摻一腳分你的利呢。”李感笑著道。

“放心吧,糖買賣很大的,再多些人一起做,也不會對李家有影響,相反,還會更加的賺錢。”

李超的想法也很好,糖產業很大,李超控制關鍵的部份就好了。比如,大家都來建甘蔗園,都來種甘蔗,甚至李超可以交給他們榨取蔗糖的技術。

他們做甘蔗,甚至把甘蔗粗加工提煉出蔗糖後,李超再直接收購,然後精煉加工成白糖紅糖冰糖。

各家是最上遊的部份,李家掌握的是中間最有技術的部份,自然也是最賺錢的部份。然後他還能和各家一起做糖的貿易,內銷外貿。

這生意,人越多越好,加入的人越多,甘蔗園就越多,甘蔗糖就越多,李家能加工的原材料就越多,就能加工出越多的產品。

真的讓李家跟張尹兩家一樣把這產業壟斷了,握在手裏,慢慢的經營,別人固然無法分潤利益,可這產業也就做不大。

李超選擇做大規模,多拉朋友,一起分享利益。

其實除了做糖生意,馬上還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意,就是鹽。

上次李超已經向李世民提供了一個增加收入的辦法,就是加征鹽稅,讓朝廷重新控制鹽業。

民產、官收、商運、商銷,這就是他給李世民提供的未來鹽業模式,百姓生產鹽,官方收取,然後出售給商人,商人運輸和銷售,朝廷控制鹽的生產,把產出的鹽握在手裏,商人只能在朝廷手裏買鹽,每斤鹽都要加上鹽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