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臨危受命(第2/2頁)

包括了20個騎兵隊,10個弩手隊,12個弓手隊,16個跳蕩隊,16個奇兵隊。

另外還有一千五百輔兵,以原來的右後軍新兵中精選。

武器裝備也都給足了,騎兵雙馬,弩手弓手都有各有兩把弓弩,每人有一百支箭。跳蕩兵也都配了鐵甲,奇兵配了皮甲,跳蕩兵們都有橫刀和盾牌。甚至有兩隊跳蕩兵是陌刀隊,一人高的雙刃大刀,每個陌刀手都是鐵塔般的漢子,原天子元從禁軍中的精銳。

李世民是下了血本了,給張超的任務就一個,把守好洮州,不能讓吐谷渾再隨意的進出,跟逛自家後院一樣了。

馬周是張超的長史、岑文本是張超的司馬,孫伏伽是錄事參軍。乙速孤神慶和匹婁武徹分統兩軍。

這兩人都是李世民的親衛旅帥,兩個長相彪悍,虎背熊腰的胡人漢子。一個姓乙速孤,契胡人,當年生活在代北黃河附近,以當地的黃河渡口乙速孤為姓。另一個姓姓匹也姓婁,是鮮卑人,同時他還是吐谷渾的一部,部落名就是匹婁,原居青海曼頭山,以部落名為姓,北魏孝文帝時改姓婁,西秦南涼時改姓匹。

匹婁武徹家歸附中原王朝百余年,除了個姓帶著胡味,其他的與漢人無異。

“吐谷渾人走了麽?”張超眉宇一揚,“看來他們也是知道突厥兵敗議和了。”

“這些雜種跑的快,不然等朝廷大軍過來,教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匹婁武徹恨聲罵道,張超聽著一個吐谷渾人罵吐谷渾人雜種,總覺得有些奇怪。不過想想,擠公交車時,對那些車滿還拼命擠上車的人最不滿的,永遠是前一個剛擠上車的,想想也不奇怪了。

這有些類似於最瞧不起窮人的,總是窮人,最看不起中國的,也總是中國人一樣。

“入城!”

既然吐谷渾人走了,張超也松了口氣,總算避免要大戰一場了。雖有三千多戰兵,可張超還真不覺得自己就有多少本錢。

靠近臨洮城,張超發現這是一座很大的城池。

馬周在張超旁邊跟他介紹著這座城池,“此城最早建於北魏太和五年,是吐谷渾第十一世十四傳王符連籌所建,原稱洪和城。後幾經加固擴建,有了現在的規模。”

臨洮城臨著洮水,距離洮水很近,洮水在岷州折向西,源頭一直到了黃河附近,靠近積石山下。

正因為有這條洮河,因此古來黨項羌人,吐谷渾人經常會沿洮水進入隴西。

洮州臨潭地處“西控番戎,東蔽湟隴”、“南接生番,北抵石嶺”之要沖,更由於戰爭、屯墾等原因,使得這裏是胡漢多族雜居。

臨洮城也成了一個重要的橋頭堡,多方爭奪的焦點,擁有建城近一百五十年歷史的臨洮城,如今十分高大堅固。

建築在四山環繞之中。

城北有大石山、三角石山、鳳凰山等,城西南有煙墩山,東南是仁壽山、雷祖山,正南是紅樺山,這些都是西傾山的余脈。

城池依山而築,東北高而西南低。

南門河自西向東繞城而過,南面數裏面就是洮水。

“臨洮城周長八裏,有雉堞兩千零五十個。”

張超看著這座城池,也為其宏偉氣勢而驚嘆。

東南西三面墻體筆直,東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築,蜿蜒於東隴山數座山峰之上。

各峰頭還有烽火台。

全城氣勢雄偉,就如一條巨龍盤繞。

當年吐谷渾王在此築城,經一百五十年不斷易手的胡漢兩方的長期加固擴建,才有了此規模。

原本張超以為,吐谷渾人這次奪下此城,不會放棄的。但看來,唐軍擊敗突厥,讓吐谷渾大汗慕容伏允有些喪膽,連邊境上如此險要之城也放棄了。

“這裏是進入河南的要道,守住此城,就是守住了大唐隴西的國門!”

張超對馬周的話點了點頭。

來之前,李世民跟他說了一句話,“洮州,西番門戶,憑城戍守,扼其咽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