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後勤大總管(第2/2頁)

尤其是之前當地的駐軍調往了蕭關羅藝麾下,連著糧草也運走許多。如今偏又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隴西哪裏會有多少糧草。

從附近征召,也解決不了多少。

這批運送的這批糧草,其實很關鍵。

“沒辦法,只能想辦法趕路了!”

第二天,天還沒亮,各營團將校們,就已經下令拔營做飯。許多士兵民夫都還睡的迷迷糊糊的,就被趕了起來。

迅速的做好早飯,吃過飯後,把糧草器械重新裝上車,把飲喂過的騾馬牽來。

嗚嗚的開拔號角響起,這時天還才微微亮。

一路上,張超不時的要求加快行軍。中間的休息時間被大大縮減,到了晚上,士兵民夫們都更加疲憊。

張超讓右後軍的士兵們幫著安營。

第二天天不亮,又開始趕路。

三天時間,張超他們硬是趕了兩百多裏路,趕到了隴關。

到了隴關,張超才得知,李世民早幾天就已經率領四個軍一萬余人出隴東西去了,右前和左後兩個軍則被留在了隴關休整。

“秦王有令,讓張總管到隴關外,不得停留,押送器械糧草趕往渭州。”

據說吐谷渾人連奪三州後,現在正在圍攻渭州。

李世民率領兵馬急匆匆的趕往救援,他留下了右前和左後兩個炮灰軍,免的耽誤他的速度。同時,也讓這兩軍在這裏等候張超的右後軍,與右後軍一起護送輜重糧草前往渭州。

隴關的地方官員,這段時間已經從附近諸州縣,湊了一批糧草,這次也要派民夫跟著一起同行,送往渭州。

右前和左後兩軍加起來有五千二百人,但全都跟右後軍一樣是群募集的新兵,還多是些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多是農家子弟,許多人以前連刀槍都沒握過。這次應募,領了套戰衣拿著根長槍就來了。

“秦王有令,右前、左後、右後三軍,及運輸民夫,皆聽張總管指揮。”

張超很無奈的接下了這個軍令,聽起來好像很榮耀似的,一下子指揮三個軍外加八千多民夫,算起來張超帶一萬多人了。

可實際上全是民夫啊。

估計也正是因此,李世民才會有這樣的命令。

居然侯君集、張亮這樣的心腹都不留下一個來帶這幾支雜牌,估計李世民是真沒把這三個雜牌軍放眼裏。

不過李世民現手下也確實沒幾個像樣的將領了,秦瓊寶尉遲恭程咬金牛進達,還有劉弘基殷開山屈突通等等,秦府一系的大將,全都不在。李世民現能指望的也就侯君集、張亮、張公瑾這些人了,這個時候,李世民每一兵一卒,都得用上,是舍不得扔到後面來的。

想到自己還真成了李世民的後勤總管,張超也非常無奈。

從隴關到渭州隴西城,還有六七百裏。

張超也顧不得休息,與右前和左後兩軍的總管碰面談了一下。這兩個總管也不是什麽大將,右前軍行軍總管李守素,天策府倉曹,左後軍行軍總管許敬宗,文學館學士。

標準的兩個文士,張超跟他們還挺熟的,之前也來張家編過書,後來又都一周被封為了翰林學士。

不過這兩人明顯也是趕鴨子上架,兩個學士,卻成了兩支預備軍的行軍總管。

他們對於張超成了這三個軍的指揮者,倒沒什麽異議。

“我們還說三郎你得幾天後才能趕到,想不到你這麽快就趕上來了,秦王果然沒選錯人,三郎確實能力。”許敬宗上過來拍張超的馬屁。

才三十歲的許敬宗現在只有一個文學館學士和翰林學士之職,但他出身挺不錯,是隋朝禮部侍郎許善心的兒子。

大業年間,曾經參加科舉考中過秀才,相當了得。出仕為官,因他爹被殺投了李密,做了李密的記室,後來跟魏征一樣隨李密入唐。因為文才有名,李世民就請他做了文學館學士。

當然,張超對許敬宗比較熟悉的,還是這人活了八十多歲,曾經是武則天朝有名的奸相。不管怎麽說,都是個後來位極人臣,當宰相的人物。

“前線軍情緊急,我看咱們今日就起行,爭取早日將軍械糧草送到渭州秦王手中,你們看如何?”

許敬宗贊同,至於李守素,這根本就是個老學究。李守素最了得的是他對於天下各大門閥士族的譜系相當了然,號稱肉譜。這老夫子皆因是天策府的倉曹,李世民才讓他留下來負責糧草的籌集,順便讓他兼了個右前軍總管之職。

“既然兩位都同意,那就今日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