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馬兒(第2/3頁)

穿上這套嶄新的衣服,馬兒覺得自己整個人都精神了許多,感覺自己成了一個大人了。

換上了新的布鞋,馬兒覺得走路都帶風,到了窯洞外面,去了茅房解手。原來他們家的茅房是直接在豬圈裏的,人蹲在上面,豬在下面。

不過後來張家說,這樣子不衛生。

張家派了張家班工程隊的人,幫村民們家家搭了新的茅房,還在村裏修了好幾個公共廁所。

不用在豬圈裏方便,這確實感覺好了許多,起碼不用方便時老得提防著豬來拱。

站在茅房裏撒尿,馬兒低頭看了看自己的小鳥,毛都還沒長出來一根,想到村裏幾個同齡的,人家就都已經早不一樣,他覺得郁悶。

快快長大,我要做個大人。

尿完,馬兒回到院裏,要走進屋時又退了回來,到一邊打了半勺水洗水。這是弟弟進了書院之後,每次回來都要跟他們說的,什麽飯前便後要洗手,早起晚睡前要刷牙,飯後要漱口等等。

馬兒家很小,只要兩孔窯洞。很舊很狹窄,甚至窯洞門洞上還長了好多草。

這兩間窯洞一間是祖父祖母和叔父一家住著,一間是他們家住著,相當的擁擠。好在如今他的兩個姐姐和叔叔家的一個姐姐,都在張家的工坊裏做工,那邊還提供宿舍可以住。雖然是蓋的木板房,但也有暖炕,睡的通鋪,但都是姑娘們,住一起也方便。

姐姐們甚至吃飯也是在那邊食堂裏吃的,現在回來也少。主要還是忙,尤其是最近,因為春耕開始了,那邊作坊裏少了好多人,許多男人婦人都得回家忙地裏的事,還要開始養蠶,沒空再在工坊裏做事。

工坊裏現在都剩下一些年青的姑娘小夥子,好多都是如他這樣十二三歲的學徒,要麽,就是些五六十歲的。

不過姐姐們自從在工坊做事後,穿著打扮都不一樣了。雖然她們的工錢,每月大部份都得交給父母親,但還是能留下一點零用錢,加上工坊有時也會發些花布之類做獎品,她們晚上有空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做衣服鞋子。

家裏還有個妹妹,九歲,不到進工坊做工的年紀,平時就去扯些豬草,現在要接他班放牛了。

他們一家七口,現在日子過的還挺不錯的,起碼不用為吃喝發愁。

父親常說這一切都是張家帶給他們的,要心裏銘刻,要感恩。馬兒也挺喜歡張家的,尤其是小張學士待人最好,就算是他這樣的窮家孩子,小張學士有時也會跟他們一起聊天,有時還會賞他們些果幹肉脯,甚至有時會給他們講些故事,說些長安的見聞。

馬兒心裏最佩服的也就是小張學士了,蓋了那麽大的豪宅,娶了那麽多漂亮的媳婦,家裏田地數千畝,數家作坊,牛馬成群。

他想著,等自己長大了,若能給小張學士做跟班小廝就好了。

其實他們家以前不止他兄妹五個的,以前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姐姐一個妹妹,但都死掉了。弟弟都五歲了,冬天著涼了然後不停的咳,咳死了。那個姐姐都長到十多歲了,去山裏打柴,然後沒回來,然後只找到了點被狼吃剩下的骨頭和衣服。

以前家裏生活挺辛苦的,馬兒記憶中,別說過年穿新衣服新鞋,甚至一天兩頓都吃不飽,還經常得一頓幹的一頓稀的,甚至有時一天兩頓都是稀的。

但是現在,家裏日子確實好過了。

父母和兩個姐姐,去年冬一直給張家做事,最後拿到的工錢,讓家裏人都不敢相信。張家還把牛給他們家養,今年又借給他們家兩只豬崽,都不用先給豬崽錢,等到時豬養肥了賣給張家後直接扣。

張家還答應父母,讓馬兒今天到印書坊去做刻字學徒,而父母農閑時,也可以去張家幫工做事。

雖然家裏的地還是那點,但一家人在張家做工賺到的錢糧,卻比家裏種地收入要多多了。

家裏的窯洞太小,因此馬兒家裏在窯洞外搭了棚子,既是廚房也算是飯廳。

樹木和茅草搭的棚子很簡陋,但卻挺大的,就是冬天時很冷,夏天時很熱,不能住人。屋裏打了一個新式的節柴灶,灶上還有一個鐵鍋。這都是過年拿了工錢後才置辦的,原來他家都只有陶鍋做飯。

雖然這鐵鍋沒有作坊食堂的大,但畢竟是鐵鍋。

屋裏還有一張大木桌,這是馬兒父親自己打制的,有些簡陋。

母親在做飯,妹妹在一邊燒火。

父親這個時候挽著褲腳,坐在桌邊休息。

“馬兒,你準備好了嗎?”父親問。

馬兒覺得他的名字不好聽,弟弟原來叫騾兒,可一進書院讀書,就得了一個學名,叫柯雲卿,據說這名字還是小張學士親自給取的。馬兒也想有一個大名,馬兒馬兒的叫的不好聽。

他走到一邊去拿水桶,準備去村頭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