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一炮打響(第2/2頁)

反正關鍵的是第一版,第一版有了千本之後就能印,一千本起印,也是為了降低成本。畢竟不管印多少本,這套雕版是得要先弄出來的,寫稿、制板、刻字,這都是成本。

“你們要主動出擊,不能光等。比較如有些寺廟沒有能力一次性印一千本,那麽我們可以牽頭嘛,找多家寺廟一起湊一千本,這樣他們平攤成本,不也挺好?”

鄭管家道,“這是好辦法,不過我們現在手上印刷的單子不少,忙不過來呢。”

“我覺得我們加了標點符號之後,尤其是我們的排版,使得每頁字數變少了,讓雕面增加了許多,使得我們的雕版任務加重了許多,影響了印刷的速度。”

張超輕笑了一聲,真是不會做生意啊。你若是搞的密密麻麻一個版,字數倒是多了,可我們是按版收費的,這版越少,對我們越不利啊。尤其是版字數越多,雕版錯誤率就會加大,這也是造成成本上升的。

現在加上標點符號,以及經過排版後,標準一百六十二字的版,實際上都只排版一百來字。特別是本來一卷萬把字,可增加了標點符號後,字數要增加上千,甚至更多。

一個六十卷的華嚴經,按張超的這種排版方法,加上標點,重新排版,達到一百多萬字。一卷就有兩萬余字,一卷就要一百四五十個版,真要編完,得好幾千個版。

哪怕大興善寺一次先印個一卷兩卷的,那也得一卷七八百錢,一千本起,也是七八百貫。

當然是現在的排版方式好了,增加一套標點符號,不但降低了成本,也降低了雕刻的難度,同時還讓書印出來更加的美觀好看。

至於顧客增加的支出,這個就不用張超考慮太多了。反正比較起他們手抄還是能賺的,而且張超也考慮過,一個寺廟印一千本花費較大,可以找各個寺廟聯合,讓有意的一起合印,這樣成本就降低了許多。

既能達到一千本起印標準,而且實際支出也比較手抄便宜太多。

“長安城裏的書坊目前反響很好,買書的人不少,租書的人更多。就是反應書比較少,因此我打算多刻幾部書,尤其是儒家經典。”

儒家的早最經典有六經,不過後來樂經遺失,便只剩下五經。漢朝時,以《易》、《詩》、《書》、《儀禮》、《春秋》為“五經”,立於學官。

而到了隋唐時,已經有了九經,《春秋》分為“三傳”,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禮經》分為“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這六部書再加上《易》、《書》、《詩》,並稱為“九經”,也立於學官,用於開科取士。

這九本儒家經典,每本還都有好些個版本,此外又有許多注疏。

如今的讀書之人,這九經是必讀之書,甚至朝廷打算今年開科取士,也主要是考這九經中的內容。

書坊上次印了一本毛詩傳箋,就反響良好。

短短時間,賣出去了一千多套,這是相當驚人的。主要還是張家書坊的雕版書是以前所未有的,而且書不論是裝訂形式還是印刷的質量都非常好,更別說,經過太學博士孔穎達和陸德明兩個購買後的宣傳,讓大家都知道這版書相當精確,幾乎毫無錯誤。

而且這本書還是張三郎所印刷的,其中用的字體還是新張體,書法上開宗立派。

張超前段時間還跟人爭風吃醋鬥毆坐牢免官呢,如今又弄出了雕版印刷書,噱頭十足。加之孔穎達在國子學裏的大力推薦,和向秦王府十八學士們推薦,很快這雕版印書和毛詩傳箋就火起來了。

許多國子學生來書店,家裏條件好的要買一套,庶民子弟也要租回去抄。不少國子學的學生都是勛貴子弟,他們讀書一般,但花錢大方。聽說這書好,反正不管讀不讀,先買一兩套回去裝點下書架也好。

到了後來,長安城裏那些勛貴士族等,都爭相過來買一套雕版書回去,不看也要裝點啊。連那些有錢的商賈,都去買了。這些商賈有錢,也不管是什麽書,書坊裏擺的有賣的,通通買一套。

這樣的銷售成績,讓張超是大為驚嘆啊。這也堅定了他準備印更多的書的想法,不說別的,這九經,先都印一套再說。

以後還要印些其它版本的,還要把一些注釋版的也給印了。

不過現在,暫時每經只印一套流傳最廣的版本,為了節省時間減少成本,張超打算其它八經,都只先印正經,不印那些注疏的版本。

印完了八經,還要印論語、孝經、孟子這些。

“書坊生意這麽好,我覺得我們應當在洛陽、太原等大城,也開些分店,既賣書也租書,這樣更好。”鄭管事提議說道。

“嗯,這個建議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