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臣超曰(第2/3頁)

李建成才看了第一段,就非常滿意。張超開篇就寫禮教,寫法紀,寫君臣有別,寫名份,這是李建成最願意看到的。

他現在是大唐太子,是儲君。而兄弟李世民是大唐的秦王、尚書令,是天策上將,但官職再高,也只是臣。一個是副君一個是臣子,他認為他們兄弟現在關系不睦,就都因為李世民搞不清這個君臣之分,或者說是明知道卻不肯遵守這個名份。

就憑這個開頭,李建成就覺得張超非常不錯,這本資治通鑒更加會不錯。

放在後世,這就叫三觀端正。

李建成喜歡張超這樣三觀端正,是非分明的人,他覺得自己果然沒有看錯,將張超調入東宮任為太子洗馬沒錯。

挖到個寶啊,原以為只是會醫術,又在河北揚了名,又娶了五姓女,太子將他收入東宮,也主要是看他名,其實是看他與崔鄭的關系。誰能想到,張三郎能寫出三字經張氏家規呢,現在還能寫出上下三千年,和資治通鑒這麽好的書。

“三郎,這本書寫的非常好,你一定要寫下去。你有什麽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

“殿下,屬下欲向太子推薦一人,乃屬下家中門客,曾為吏,才氣斐然。殿下所閱之書,就是由他所抄寫。屬下編寫此書,需查抄許多典籍史料,也須他幫忙協助。”

“此人叫何名?”

“馬周馬賓王,今年二十二歲。”

李建成看了看手中的書稿,那字確實寫的好。都說字如其人,能把字寫的如此好的人,文采肯定也不低。又是張超舉薦,他想了想便道,“既如此,那我就授他為左春坊司經局文學一職,做你的助手,專門協助你編寫資治通鑒。另外,以後你需要什麽史料書籍,可以直接來東宮的司經局裏調閱。”

太子一句話,白身馬周就成了從六品的東宮左春坊司經局文學了,一步登天。張超本來還說給馬周求個正字、校書就好,正字校書都是才九品的官職。完全沒料到,太子如此大方,直接給個從六品的文學。

太子是個大氣的人啊。

“臣替馬周謝過殿下賞識。”

“有人才的人,孤都非常尊重。三郎,好好寫,這本資治通鑒孤很喜歡,寫出了新章記得第一時間送到東宮來。孤安排人給你抄寫傳閱,讓天下人皆知。”

上下三千年還只算是蒙童歷史普及讀物,算是歷史故事。但資治通鑒就是真正的正史了,歷朝歷代,一般都是嚴禁私人修史的。史書必須官修,誰敢私修史書,那可是大罪。

但太子是儲君,他看過同意了,那麽張超修史可就是官方行為了。

李建成對這本宣傳正能量的書越看越喜歡,最後親自拍板,給張超專門成立了一個資治通鑒編纂組,不但提拔了馬周為從六品文學做張超的助手,還又從司經局和崇文館裏拔了六名名九品小官,以及十八個文吏劃歸張超。

按太子的意思,以後張超在東宮的職責就是專門負責領導這群人,然後編纂資治通鑒了。

太子甚至專門給張超的這個新成立的編纂組拔了一百兩黃金作為經費,後續花費只要往上報就行。

這種信任,這種待遇,讓張超都十分感動。

一談,就是半天,直到宦官過來提醒用膳時間到了。

“談的高興,倒忘記了時間。好久沒有談的這麽痛快了,三郎留下來陪孤一起用膳,我們連吃邊聊。”

兩人各自坐在一桌餐幾後,一人吃著一份飯菜。

飯菜挺普通的,三菜一湯,兩葷一素,還沒張超平時的夥食好。一個羊肉一個鵝肉,素菜是菠菜,湯是燉魚湯,菜都是燉煮的。

挺清淡的,張超有些吃不慣,吃起來便不溫不火不急不躁,李建成還以為張超吃飯一直都這麽有禮而優雅呢,還暗裏為張超點贊。

菜的量其實不多,張超暗自打量太子,發現在太子似乎食欲不錯,三菜一湯還有一碗米飯,居然都吃光了。張超看了看自己面前還剩下大半的飯菜,也只得一咬牙,最終全給吃幹凈了。

李建成吃完後,擦幹凈嘴,道,“三郎家規裏所寫的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話令孤深受感動啊。國朝初立,當行儉樸之風。”

張超心虛的笑笑,他覺得自己是個喜歡舒適的人,但不能算是浮誇浪費之人。可明顯的,這時代的人跟自己的觀念不一樣,自己喜歡舒適,他們非說自己奢侈靡費。

一個家裏裝修的比宮殿還要會享受,每天吃的比太子都好的人,是沒資格接受太子這番贊嘆的。

“是啊,節儉是應該的。”

李建成微笑道,“有個事情本來正好要派人去告訴你的,既然你今天來了,我就直接告訴你了。上次你獻給朝廷白藥和酒精兩個秘方,功績甚偉。孤聽說你本來是準備要自己建作坊的,但酒精和白藥確實是軍國利器,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