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奶牛(第2/2頁)

“讓紅線多吃點,這丫頭太瘦了點。”

“你們兩個都得吃,每天早上一杯奶,誰也少不了。來,乖,喝奶。”

“等會,我把這賬對完了喝。”

張超把奶放炕桌上,剛想上炕,崔鶯鶯卻連忙喊道,“別,你別上來,我這擺著自籌呢,你一上來,全亂了。”

張超半邊屁股靠在炕上,看著那擺了一炕的算籌棒子,有些無奈。

“你這算的是多大的數字啊,怎麽的擺了一炕啊?”

“我這算好幾筆賬呢,一起算。”

這個張超服,居然還能同時算好幾筆賬。

“媳婦,這樣算也太辛苦了,我給你弄一個計算的工具。”

“啥工具啊,算數不都用算籌啊。”

“為夫我就有一算數神器,你等著瞧好了。”

“行,你若真能弄出這樣的算數神器來,那我今天晚上就讓紅線來服侍你。”

張超無奈苦笑,紅線這丫頭如今天天跟著屋裏,但他還真沒收了這丫頭,實在是妻子在前,他也下不去這手啊。

“我今天來那個了,正好身體不太舒適,晚上我一人睡,你睡紅線那床去,讓紅線替我服侍你。”

“娘子啊,也不用天天親熱啊。”

“那紅線都跟你交拜了,你總不能讓她這通房名不副實吧,那丫頭還總以為自己哪做的不對呢,幾次跟我面前偷偷抹眼淚呢。”

張超知道崔鶯鶯這話是實話,而不是釣魚下套。可心理上還是有些不太習慣的,沒見過哪個的媳婦這麽急著讓自己丈夫收通房的。

“我去給你做算盤了。”張超拖著鞋出屋,背後崔鶯鶯嘴角泛起笑容,然後低頭繼續對賬去了。

出了臥室,張超去找了鄭木匠。

鄭木匠年紀都六十多了,是崔鶯鶯母親鄭氏的陪嫁,還是個老木匠,年紀雖大,但身子很硬朗。一把沉重的木匠斧在他手裏跟揮小木棍似的輕松。

到了張家,張超對這些崔家來的老頭們還是很優待的,平時也就是看個門,並沒有才能活派給他們。

鄭木匠倒是不肯閑著,在院角自己弄了一個小木匠棚,旁邊就是牛獸醫的鐵匠棚。

張超過來時,鄭木匠正跟柯木匠兩個在商量著打制搖椅。

兩人拿著張超的搖椅圖紙,商討著具體的制作工藝。張超想打制幾把搖椅,沒事的時候躺院裏樹下,搖來搖去多愜意啊。

“柯爺、鄭爺,又來麻煩你們二位了。”

兩個老木匠早已經習慣了張超總是不時冒出來的各種想法,兩人一聽張超這話,都忙道,“不麻煩不麻煩,三郎莫不是又有什麽新式家具,快給我們看看?”

“這回不打家具,咱打個算盤。”

“算盤?莫非是算數用的。”

“柯爺真是厲害,一猜就著,沒錯,正是算術用的。”

其實做個算盤挺簡單的,張超把算盤一描述,兩個老木匠就完全明白了。

一個木制方框,中間一道橫梁把珠子分為上下兩部份,算珠內貫直柱,可沿細杆上下拔動,共九根……

“這個算盤倒是簡單,就是那些珠子稍費些手工。”

“珠子先不用弄那麽好,隨便弄幾個小木塊中間穿個孔,先弄一個出來。”張超笑道。

“嗯,一盞茶功夫我們就能弄好。”柯爺自信的道。

張超坐在那裏看著,一邊回憶著珠算口訣。他讀小學的時候,還專門有一門珠算課,那時每個學生還要買個算盤,天天背珠算口訣,一上一,一下五去四,一去九進一,背的腦殼疼。

其實張超也早發現唐朝時其實已經有算盤的,但不叫算盤叫算板。

與後世的算盤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後世流傳的算盤是上二下五,而此時的算板卻是上一下四。

這種算板只能說是算盤的初始版,且此時並沒有相應成熟的珠算口訣。相反,算籌雖然看似落後,但到了此時,卻有一套很成熟的算式口訣,並且算籌攜帶方便,拿個小袋子就有裝上大把算籌,要計算時,隨時拿出來擺就行了。

看來這中國古代第五大發明,還得經過自己的手才能真正發揚光大啊!